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红色基因”为上海带来了什么?
2021年07月02日 1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共百年华诞)“红色基因”为上海带来了什么?

  中新社上海7月1日电 题:“红色基因”为上海带来了什么?

  作者 樊中华

  100年前,上海法租界树德里(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内,带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星星火种自此遍撒中国,照亮了中华民族翻天覆地、与日俱新的百年征程。

  而今,在上海商业繁华的淮海路、愚园路,江波激荡的黄浦码头,粉墙黛瓦的枫泾古镇,日新月异的临港新城……数百处“红色地标”掩映在这座国际化都市车水马龙的日常繁盛中,犹如“红色基因”深植城市肌理。

  “红色基因”为上海带来了什么?

  上海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正是由于红色基因与“开放创新”相融相生。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长三角枢纽,地缘优势明显,早在清末民初就已是中国最大的“世界之窗”,既有连接国外的航运系统、连接内陆的铁路线,也有便捷的市内交通。枢纽地位带来了发达的邮政通信系统,成为共产党人的战斗堡垒。

  上海也因此成为西方新学说、新思想传播聚集的高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曾写道:“从晚清到民国,全国新的出版物,上海要占到75%以上”“以与中国共产党创立关联度最高的新文化运动而言,上海既是发动地,也是制高点”。

  开放不仅使上海在思想上与国际高度对标,也吸引大量的留学生和知识分子聚集,思想的碰撞为中华民族自强与共产主义革命带来了星星火种,终成燎原之势。

  “开放”由此融入红色血脉,在上海百年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并引领中国融入世界。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还是浦东开发开放面向世界进行的锐意革新探索,无论是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还是为引进外资所设立的中国首个自贸区、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等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几十年来,上海通过开放不断发展成为可在诸多领域比肩世界一流的城市,成为世界不断重新认识中国的“新窗口”。

  2020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02.3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开年,上海首批62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超118亿美元。可以说,这是外资企业在持续对开放的中国“用脚投票”,共享其未来发展红利。

  百余年前,上海口岸被迫开放,民族产业却因此凋敝,民生维艰;今日,中国主动探索开放路径,利用自身优势深深嵌入全球创新产业链,经济腾飞,与世界合作共荣。

  “红色火种”亦燃亮了上海“创新”的前路。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曾解读,上海市民文化水平较高,使新思想的传播受众广泛,新职业也得以不断涌现,皆能被社会所接受。熊月之指出,这是由于“近代上海移民通常占总人口80%左右”,而“移民人口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至关重要”。

  对新生事物的快速接纳也逐渐嵌入这座城市的创新禀赋中。

  一位科创企业的创始人表示:“上海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用户,他们欢迎并能够迅速接受科技的创新应用,甚至创造出旺盛的场景需求,这成为我们进行创新的一大动力。”

  也正因此,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联动,近年来,上海不但成为全球科创企业最为青睐的“福地”之一,吸引了众多敢于进行颠覆式创新的国际企业落地,同时也以巨大的开放式创新场景,培育出盒马鲜生、拼多多等本土“新物种”在此进行首创与突破。

  作为中国链接全球的关键枢纽,“红色基因”里的创新密码沿着庞大的产业脉络,由上海至全国,一脉相承。

  百年前,上海的现代化城市设施因租界而兴,繁华的底色是民族屈辱;而今,肇始于上海、流动于世界、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创新已逐步实现独立自主,惠及全球。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已然内化为上海面向未来的强大自驱力。在开放与创新的“红色基因”上,不断汲力量于历史,蕴革新于此城,纳百川,融全球,上海正阔步向前。(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