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为何沪上高校偏爱用“舒同体”书写校名?这场在东华召开的座谈会给出答案
2021年06月23日 20:1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3日电(刘远康 许婧)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沪上高校为何偏爱用“舒同体”书写校名?6月21日,东华大学和华东师大共同主办的一场主题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以下简称“华东革大”)与上海高等教育”的座谈会给出了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华东革大为上海教育战线,尤其是高校战线输送了大批干部教工,为党领导上海高等教育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两所学校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沿传华东革大红色根脉的兄弟学校,共同回溯华东革大与上海高校的历史渊源,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

  与上海高校的“不解之缘”

  华东革大创办于1949年5月,是一所培养党的干部和新中国建设人才的学府。据与会学校代表回忆,当时的华东革大领导班子阵容强大,师资阵容更堪称“豪华”。校长由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陈毅、陈望道、马寅初等高级干部和专家学者纷纷受邀来校讲课,带来一场场“精神大餐”。

  1952年底华东革大停办,华东局为了发展上海教育事业,把一大批干部教工派到上海市教育领导机关和高校工作。曾任华东革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的温仰春就是其中之一。1957年春,他被任命为华东纺织工学院代院长,后任院长。

  东华大学档案馆馆长张千里谈到,温仰春在华纺工作的10年时间里,团结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和科研骨干;关心师生,经常与老教师、干部和学生交流谈心;深化教学改革,将学校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在他的领导下,华东纺织工学院快速发展,于196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除温仰春外,还有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李正文、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抗、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陈同生、上海俄文学校校长涂峰……他们将华东革大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和革命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观人生观,培养忠党爱国为民情怀的教育理念埋根、扩展到各所高校,为上海高等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与旧式高等教育体系完全不同的办学理念、革命气质和工作作风。

  在这段历史时期,舒同为沪上诸多高校亲笔题写校名,如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老校名“华东纺织工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上海俄专”等。这些高校文脉中流淌着华东革大的红色基因,正是沪上高校校名偏爱“舒同体”的重要原因。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表示,上海教育正朝着到2035年“建成同世界影响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华东革大的优良学风和有益做法,为上海高等教育创造了宝贵的红色财富、注入了光荣的红色基因,值得今天的上海高等教育工作者研究、传承和发扬。

  把红色“革命种子”播撒出去

  座谈会上,一本斑驳封皮的黑色笔记本令参观者驻足流连、若有所思。这是温仰春70年前的工作笔记本,是多年前华东革大校友钱吉虎从温仰春夫人毛巧那里“淘”来的。泛黄的纸张记录着温仰春工作的大事小情,成为研究华东革大历史珍贵的一手资料。

  钱吉虎于1951年初入学华东革大第三期,毕业后留在上海从事消防安全工作。“我最初的人生脚步是从华东革大开始的。”回忆起青春岁月,他感慨万千。退休后,钱吉虎积极筹办革大校友联谊,编辑300余期《圆梦》《梦缘》等革大人专属刊物,奔走收集上千件实物、图片,推动革大旧址建碑……今年已87岁高龄的钱老一点点打捞历史碎片,试图还原华东革大的历史原貌。

  近期,在东华大学出版社支持下,钱老与文艺评论家陈发奎正为《梦缘情怀——光荣属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一书的出版废寝忘食,他们想让这段萦绕脑海的华东革大记忆印成铅字,把红色“革命种子”播撒出去,被更多年轻人看到和铭记。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革命老前辈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培养又红又专人才,是华东革大人传递给上海高校的优良传统。回顾华东革大办学历史及其与上海高校的深厚渊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秘书长张凯表示,华东革大留下丰富遗产,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素材,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谈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办学治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刻领会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红专并举的育人理念、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加强与兄弟高校合作交流,深入整合研究红色校史资源,生动讲好党史校史育人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