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公筷公勺:上海六个“健康时刻”
2021年01月06日 12:5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6日电 (宋琼芳 陈静)“这把勺子好,方便又实用!”市民陈阿姨手中,拿着一把食品级不锈钢材质的“公叉勺”:它的“长相”与众不同,兼具勺子和叉子的功能,用餐时不易混淆,是分餐的好助手,还有利于沥除汤水,减少油和盐的摄入量。

  1月5日,上海市民“健康礼包”发放活动正式启动。今年“健康礼包”是一本《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和一把精心设计制作的“公叉勺”,由市政府赠送给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

  改变老祖宗几千年的用餐习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既要选择时机,更要讲究策略、注重方法——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移风易俗、开风气之先,抓住防控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机,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推广公筷公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2020年疫情防控中的一份市民倡议,到120多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全面倡导,到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的正式纳入,到2021年成为千家万户的实用健康工具……“公叉公勺”经历了上海的六个“健康时刻”,每一时刻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一份倡议与120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市民朋友们: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不管是阖家欢庆,还是朋友相聚,大家都喜欢围桌合餐,其乐融融!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合餐制易带来疾病传播,筷来箸往为病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不少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就是最好的实证,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渠道……”2020年2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之际,一则面向广大市民的倡议,获得全社会点赞。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2/3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健康上海行动推进中,日常生活认真落实个人防护尤为重要。围桌合餐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但合餐时筷来箸往,使得筷勺上粘附唾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也借此传播,引起交叉污染,带来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其中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典型。怎样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积极降低患病风险?

  为此,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和家人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公筷公勺、举手之劳,亲情友情不可少,防病除菌更重要,让每一张餐桌上的公筷公勺成为健康上海的新时尚。”四家单位共同向全体上海市民呼吁,同时推出一组“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海报。

  倡议一经发布,上海在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上又开全国之先,全社会好评如潮,国家爱卫办给予充分肯定,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与此同时,120多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从加强健康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创建支持环境等方面积极推进公筷公勺使用,并建议加快地方修法进程,让法制成为公序良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进器。

 一片响应与“地方标准”率先引领

  “我今天的科普比较特殊!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疾病,某一个人群的科普,而是面向上海全体市民,并且需要广大市民共同来完成的科普。”2020年3月30日市政府召开的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发布《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征求意见稿,“让防疫经验成为健康生活启示录,我们借鉴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优良传统,针对一些卫生健康陋习,延续疫情防控效应,着眼全体市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持续提升,制定了这份征求意见稿。”

  作为市民健康公约的亮点之一,公筷公勺进一步引起新闻媒体与全社会的关注。王彤介绍,公筷公勺倡议获得全市16个区积极响应:16个区健康促进委员会会同区文明办、卫健委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倡议落实落地。当时随着大量餐厅恢复营业,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使用公筷公勺宣传推广力度。抽样调查显示,92%的市民赞成使用公筷公勺。黄浦区首批100家老字号餐饮企业率先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总结凝练出“有宣传、有标识、有提醒、有消毒、有创新、有推广”的“六有”做法,为全市公筷公勺推广“接力赛”跑出“第一棒”。在市文化旅游局和市旅游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锦江、衡山、东湖、绿地、万豪、雅高等酒店集团旗下酒店餐厅将全面启动使用公筷公勺,带动本市酒店行业加快落实倡议。

  为更好推动餐饮服务单位规范提供公筷公勺服务,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启动制定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并由市健康促进中心、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杏花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雅粤菜馆共同起草完成。2020年8月17日,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全市各类餐饮服务单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家庭用餐或聚餐可参照执行,规定了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基本要求,以及倡导使用、提供服务、清洁消毒与存放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的发布实施至少有三重意义:一是为餐饮服务单位在公筷公勺服务方面提供技术指南,有利于强化餐饮行业服务规范,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和水平;二是有力推动《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八不十提倡’落实落地,对倡导文明健康就餐行为、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起到引领作用,更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提高城市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三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就餐者对剩食打包的意愿,减少浪费现象,也是贯彻落实‘厉行节约,杜绝餐饮浪费行’精神的表现。”王彤认为。

  《健康上海行动》推广大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为此点赞:“上海作为健康文明的城市,既要厉行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又要移风易俗,引领‘舌尖上的健康’。通过标准引领,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风尚,引导广大市民改变就餐习惯,提高市民对使用公筷公勺的认识,提升餐饮服务单位对提供公筷公勺服务的认同,共同打造‘餐饮风向标’与‘健康新食尚’。”

 一个保障与“健康工具”覆盖千家万户

  公筷公勺,不仅有“地方标准”,还有了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日,《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其中,公筷公勺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被纳入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中,明确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当提供公筷公勺服务。

  那么,如何让公筷公勺更加深入人心?早在公筷公勺倡议提出之时,就有市民表示“公筷公勺用起来比较麻烦”。对此,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建议,可创新思维,借鉴西式色拉勺,设计一种“公叉勺”,即将勺子前半段做成叉子状,勺子柄长一些,使用效果更好。之后的“地方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规范化和个性化结合,鼓励餐饮服务单位自主创新,并推荐使用兼具叉、勺功能的“公叉勺”。

  如今,随读本一同发放的“公叉勺”,成为本次“健康大礼包”的创新和亮点之一。“这把小小‘公叉勺’简单实用,既可帮助市民了解健康知识,又能引导其改变健康行为,满足市民朋友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要。”中国-WHO新冠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认为,“今年的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将成为市民防疫和健康生活的‘标配’,为每个人都穿上一件‘无形防护服’。” 

  “2020年对于上海疫情防控而言,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发挥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科普‘三驾马车’作用,为全市2400余万市民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身体健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表示,“如何将防疫经验转化成为上海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公筷公勺的倡议推广与落地实施,给出了绝佳示范:一个小习惯,蕴含大健康,改变的是我们的陈旧陋习,刷新的是我们的生活理念。今后,随着读本和工具进家入户,我们要让健康促进的理念进一步入耳、入脑、入心,更好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增强全体市民的健康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