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张益辉:“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每个患者都能自由呼吸”
2021年06月24日 14:5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4日电(潘琴 肖鑫 陈静)“七一”前夕,上海市“两优一先”表彰的200名“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会主席、第九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益辉榜上有名。

  仅2020年一年,张益辉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首届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上海市区域名医和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等荣誉。

  一家普通医院的普通医生为何屡获殊荣?张益辉到底缘何星光灿烂?

 

 

日常生活,他总是把最灿烂的微笑送给别人

  “张大伯,您的肺功能改善很多了,这次就先不要吃药了。等过段时间,再来看看。”

  6月22日,星期二。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张益辉专家诊室。

  两个多小时的专家门诊,张益辉始终面带着微笑接待他的每一位患者。

  站在记者面前的张益辉,其貌不扬,今年53岁的他,中等个子,瓜子脸,理着一个干练洒脱的小平头,微微黝黑的脸庞始终挂着一脸灿烂的笑容。

  从小生活在江苏海门农村的张益辉,当时看到村里“赤脚医生”既能解除大众的病痛,又很受大家的尊重。从那时起,他觉得医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并决定自己长大以后要当一个医生。高考那年,他毫不犹豫地报考医学院。

  1990年,张益辉从南通医学院本科毕业。

  次年,他调到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再慢慢成长为科室副主任、主任,这一路走来,张益辉发现从医之路,没有他原本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医生其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既有很高的职业风险,又需要终身学习新的知识。”张益辉告诉记者,“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一定成绩,我觉得责任心、同情心是一个基础,然后就是组织的教育、培养,老一辈专家的传帮带,才能使自己的目标更清晰,行动更自觉。”

  其实,张益辉真正从事呼吸内科,还是从2002年开始。

  那时,选择呼吸科,工作很辛苦,收入不高,要学的东西很多,需要动手做的工作也不少。

  但这些困难,从没有成为张益辉选择呼吸科的“拦路虎”。他说:“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能让每个患者都能自由呼吸!”

  纤维支气管镜、有创呼吸机等,当时两级医院开展比较少。张益辉就开始自学,他充分利用值夜班和下班的空余的时间,博览群书。

  一次,医院借用的一台日本生产的“有创呼吸机”开始罢工了。当时医院还没有购买此类机器,他只能请厂家的工程师来帮助维修,可几次下来,总是达不到原来设定的目标值。无奈之下,张益辉不得不亲自出马,他利用几个晚上休息时间,通宵达旦工作,终于把机器修好了。厂家的工程人员被张益辉专业、敬业的精神打动了。

  如今,回望走过的医学之路,张益辉感慨:“什么叫成长,什么叫传承?其实就是站在老师和前辈的肩膀上,努力向前走。”

 

 

平常岗位,他总是用最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

  “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所做的事、承担的责任要和自己的身份相符,这样才会心安理得。作为一名共产产党员和科室主任,急、难、危、重的任务是我必须面对和承担的职责,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而已。”

  从医30多年来,张益辉总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在上海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邬佳妍的眼里,自她2002年到该科工作以来,张益辉每天都是7点到病区,几乎是每天第一个到单位的,20年来雷打不动。

  这种坚持、坚守与坚韧,也是张益辉医学人生的缩影和写照。

  张益辉的爱人马晓文说,“在张益辉的世界里,患者的事永远是天大的事。只要医院和科室有工作需要,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大年夜,他都想尽办法第一时间赶回医院。”

  2017年元宵节,晚上10点。

  一位80多岁的李老伯因汤团卡住气道,被送到上海四院急诊。接到医院的电话通知,张益辉第一个从家里跑步到医院,见李老伯呼吸困难,情况非常紧急。

  “马上采用气管镜提取异物。”

  紧接着,张益辉熟练地操作气管镜,过声门,达气道,卡在李老伯气道的汤团被取出,整个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几分钟后,李老伯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呼吸逐渐平稳,心电监护上氧气饱和度指数从50一路上升到95。

  张益辉此时松了口气,终于把李老伯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张益辉告诉记者:“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换位思考,就能比较自觉的体谅患者的疾苦,从而主动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一位80多岁的刘阿婆,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需要服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正常情况是每周服用10毫克,但一不小心用成了每天10毫克,发现时已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伴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当时白细胞<100/ul,血小板<2000/ul, 随时面临感染不能控制、重要脏器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的严峻局面。

  在抢救刘阿婆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张益辉从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他都是每天提前1小时到达病房,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前一天所有的化验、检查结果,仔细考虑当前存在的风险和治疗中存在的矛盾,精细调整每一天的治疗。

  当患者康复出院的那一刻,张益辉觉得“挽救一个患者 的生命,比得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奖励都要幸福。”

  对待患者和他的同事及学生,张益辉总是平易近人,满面春风,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他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对于下级医生的培养,我也是继承了老主任的传统。一是勇于担当责任,二是毫无保留传承。”

  一次,张益辉带该科吕晓慧医生去做CT定位下肺穿刺检查,患者有一个3厘米左右的肿块,离胸壁较远,大概要进针10厘米左右,以前他都做紧贴胸壁的病灶,破肺这么深还是第一次,心里没底也比较紧张,不太敢操作。

  张益辉就和他一起定位,研究进针方向和深度,同时鼓励他说:“有我在,放心去做吧。如果有并发症,责任我来承担”。

  在张益辉的鼓励下,吕医生终于鼓起勇气成功完成了这一次操作,以后对CT定位下的肺穿刺活检他就越来越有心得,如今,吕医生早已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

 

 

危难时刻,他总是把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

  去年10月16日下午,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颁奖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

  张益辉荣获“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成为上海十大抗疫医德楷模之一。

  此次甄选出的46位获奖者,涵盖行业内德高望重的医界泰斗、仁心仁术的行业楷模、挺身而出的抗疫先锋,他们是上海卫生健康行业的佼佼者,更是全行业的模范与标兵。

  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甲流爆发,有个重患者需要会诊采集病原学标本,大家心里都没底,怕被感染,张益辉看出了大家心思,主动说“我去采样吧”。

  每年的过年和节日急诊内科需要加强班、发热门诊需要帮忙,遇到排班困难,张益辉都会主动报名支援急诊加强和发热门诊的一线班。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张益辉毅然奋战在抗击SARS临床第一线,为医院发现的第一例“非典”患者作出贡献。

  2020年1月23日,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到组队援鄂任务。

  院领导当即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当时疫情的严峻性和援鄂抗疫的重要意义。全院医护人员都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新冠病毒主要影响的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张益辉作为一名呼吸专业医生,又是共产党员、科室主任,在抗击呼吸道瘟疫的这场战争中,当仁不让应当参与其中,并立即向院领导提出了请战要求。院领导当时基于医院专科力量、全院抗疫工作等考虑,曾希望张益辉能留在上海负责全院的专科救治工作。

  在当时武汉疫情严重程度还不很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前方的安全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张益辉说:“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更应该带头冲锋在一线,既能给自己的同事以专业上的指导,也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踏实。”

  经过他再三恳求,院领导最终同意了张益辉的请求。上海四院承担了虹口区本批次所有的15名医护团队的组队工作,医院并任命张益辉为医疗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

  经过紧张的防护培训和物资准备。去年1月28日,张益辉率领他的队员们与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会合后,从虹桥机场乘专机奔赴武汉一线,开启了援鄂抗疫之旅。

  刚到武汉时还没有血清抗体检测,鼻咽拭子的核酸检测就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考虑鼻咽拭子的采集有一定的风险和技术要求,张益辉作为一个病区的负责人就主动承担了这项采集工作。

  期间,他的同事洪艳在一条微信留言区“点了张益辉的名”:“实名武汉三院17楼病区主任张益辉,要求所有核酸检测咽试子操作一人完成,把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使易感染率集中,采集正确率提高,节约核酸检测试剂……”

  “我是这次支援武汉的医生里年龄最大的。”张益辉说,“其他人都还年轻,心里负担比较大,自己岁数大了,多采几个没什么!”

  在武汉抗疫期间,病区里需要采集的患者在10位左右,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7人。每一次,张益辉都格外小心。他说自己做多了就相对熟练,不容易被感染,标本的一致性也高了,结果更稳定。当然他说的最多的还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精神总是会感染人的。

  在整个援鄂期间,张益辉和所有队员能严格遵守医疗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思想情绪稳定,累活脏活抢着干。他们负责整个病区医护关系、医患关系非常融洽。近两个月的时间,武汉三院17楼病区累计管理患者144名,其中重症34,危重症12人,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比较出色的完成预期的目标,两名年轻队员在援鄂期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