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医生、志愿者与以色列人老安的故事
2021年09月23日 14:2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3日电(陈静 肖鑫)9月21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一位远在异乡的70岁以色列友人老安(化名),在上海感受了一个别样而温暖的中秋节。

  “中秋快乐!非常感谢你们!”住在上海浦东公利医院骨科以色列友人老安,看到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李希辉带着月饼鲜花再次来看望他,老安连连用希伯来语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看着给他专门带来以色列餐食的李希辉,老人感动得掉下眼泪。

  以色列人老安退休前是当地的化工专家,这次因专门受上海一家企业邀请来发挥余热。可没想到,前不久,老安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倒了。

  8月26日晚上8点多,公利医院骨科接到了一个急诊——有位以色列人老安的手骨折了。“当时他的情况很严重,三个开放性伤口,骨头都叉出皮肤来了,手肿得非常厉害。”骨科副主任张岩赶紧给他做了清创、打了破伤风,简单做了石膏固定。

  老安急需住院进行更深入的治疗。因为是疫情期间,他还需要完成核酸检测和胸部CT才能办理入院手续。陪他前来的中方人员匆匆留了个电话,就陪老人离开做检查去了。

  第二天一交班,大家发现,以色列老人还没来办理住院。这么严重的情况,得赶快治疗啊!骨科主任杨铁毅赶紧找人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是不是不方便接电话?是不是对方不懂中文?杨铁毅赶紧找到熟悉希伯来语的志愿者李希辉,李希辉马上用中、英、希伯来文发送了询问短信,均没有回复。

  一直到27日快下班时,杨铁毅在医院广场看到两个人架着着一位外国老人,从发热门诊走出来。“应该是他!”杨铁毅赶紧过去把人“截”了下来,原来老人因为发烧而在发热门诊做进一步检查,而陪同人员又留错了电话号码。

  “他的情况很严重,骨头露出意味着要先抗感染治疗,否则无法治愈。”杨铁毅说。

  可刚来上海的老安,商业保险还未到位,需要15万元左右治疗费用,老安一时无法筹措。得知情况的李希辉没有犹豫,主动先行垫付医疗费用,让老安及时完成手术。

  据杨铁毅主任介绍,目前,老安伤口基本已经愈合,手部能够简单活动了,很快就可以出院。

  “这也是特殊的缘分吧。我外公是犹太人,我妈妈从小在中国长大,也一直致力于中以两国友谊的发展。我希望我能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公利医院志愿者、上海虹口区政协委员李希辉说。

  中以友谊渊源流长,中国是与以色列关系最密切、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二战全世界都对犹太难民关上大门时,上海成了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战后,他们虽然都陆续离开了上海,但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史册。在上海虹口区内,至今仍留存着大量犹太难民当年居住、生活的遗址,承载和见证一段上海和犹太人之间的历史情谊。

  作为犹太难民后裔,李希辉的母亲沙拉﹒伊马斯女士,不仅是中以友谊的见证者、传承者。她在工作之余还坚持做公益事业,她是公利医院最早的志愿者。

  因为吃不惯食堂的餐食,老安一度有些营养不良,得知情况后,李希辉和母亲还购买、烹制了不少适合以色列人口味的食物,定时送去。

  “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我一摔倒就有人救起我,在医院有这么多人关心我,还邂逅了这么一段不平凡的友谊。”老安激动地说,“等我出院了,我要将我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告诉我的家人和朋友,愿中以友谊世代友好,万古长青。”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