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一妇婴新一届患者委员会启动 增加男性面孔 聚焦数字化发展
2021年11月16日 20:0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6日电(陈静  高艳)记者16日获悉,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二届患者委员会正式启动,14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委员汇聚一堂,为患者发声,也为医院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

  早在2014年,上海一妇婴就曾公开招募并在国内公立医院中率先组建了“患者委员会”,通过患者代表切身体验就医过程、参与管理思考,以帮助医院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开辟了医患沟通的新模式。 作为首届患委会的成员,张彩平向此次新任委员介绍了这个组织成立的初衷:“当时,我们提出了‘微破坏’的概念。破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一个小切口,帮助医院改善那些影响患者体验的环节,如同微创手术。”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党委副书记周倩对此次患委会的启动寄予厚望,她对记者说:“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以患者为中心’是一妇婴一如既往的追求和理念。期待这些来自各领域的‘创新型’委员,不仅成为医患之间缓解冲突、增加互信的‘减压阀’,更通过跨行业赋能,提供不同视角的破圈融合方案,成为医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粘结剂’和‘驱动器’,从而树立医患关系的‘一妇婴样本’,助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妇产科医院的绝对话语权,似乎总在“女性”手中。但此次一妇婴第二届患委会中,却意外出现了两张男性面孔。 患委会成员不仅仅应该连接医生和患者,还需要寻找和第三方家属的关系,“虽然一妇婴是以服务女性为主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但这些女性出现在医院,很多是为了孕育关乎整个家庭幸福的小生命,这时候,男性更不应该缺失。”

  资深媒体人李治国在发言中提出,虽然女性在就诊体验上更有发言权,但男性一样能够通过品牌传播等多途径,让更多走进一妇婴的患者更有安全感。

 

 

  据悉, 辅助生殖医学科主任李昆明的粉丝团里,大家亲切得就像一家人。“医患之间从来不是矛盾,而是命运共同体。你们要相信,生殖科医生所希望患者怀孕的迫切心情,不会低于病患或者家属。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共同努力让流程更顺畅,就诊体验更贴心,不负一妇婴名字中的‘第一’。”李昆明说。

  “虽然身为男性,对于女性分娩的痛苦无法感同身受,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我也愿意发声。”徐海春说。身为一名资深公益人,徐海春在许多亲子活动中发现,“父职”的缺失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多跨界公益志愿服务,让更多男性回归该有的角色,“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曾经在一妇婴生产的家庭‘二次回归’,让孩子、父亲都到这个生命的‘大摇篮’进行一些沉浸式的体验。”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后疫情时代的需要,此次启动的第二届患委会将更多目光投向了数字化医疗场景如何赋能医院就诊体验的话题。从来院就诊到顺利生产,当选的委员中有好几位是新晋妈妈,在一妇婴的许多科室都留下过足迹,“对于我这样的常客而言,一妇婴的数字医疗体验非常好,智能化、便捷化和人性化的程度很高。但对于新患者,特别是第一次来医院的外地患者,还可以加强‘新手入门指引’的推广。”

  今年8月刚刚荣升“新妈妈”的马静,是一妇婴的首批“好孕体验官”,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数字医疗玩得很转,但对于就诊大厅里许多父母辈的陪伴者,包括妇科一些高龄患者,如何能提升她们的参与度和便捷度?”

  在马静看来,做到最后,一定是患者体验好的医院,口碑上升最快,“要记得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是为了患者。”

  据了解,有的患委会委员提出了打造“分场景数字化路径入口”的建议:“不同孕周的产妇可能有不同的就诊路径,针对她们不同的需求,可以推出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导诊小地图,提升她们的就诊体验。”

 

 

  启动活动的现场,不少一妇婴的老朋友都分享了自己与一妇婴的故事。2022年是一妇婴建院75周年,身为“上海大摇篮”,这家医院曾见证了无数新生命的降临,更有着众多“一户两代”“一户三代”同在一妇婴诞生的有缘家庭。

  两届患委会成员丁景洁期待,通过患委会的“抛砖引玉”,发动更多患者共同分享自己与一妇婴的故事,通过分享与倾听,产生更深层的情感共鸣。新任委员白响恩则建议通过短视频等多媒体包装形式,打造叫得响的优质服务品牌,吸引更多的患者志愿者走进医院,参与医患关系的改善和患者体验的持续提升。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