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聚焦大数据时代全球法治引领与司法保障创新 2021年上海司法前沿论坛举行
2021年10月27日 09:0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7日电(刘国庆 田书凡 许婧)以“大数据时代全球法治引领与司法保障创新”为主题的上海司法前沿论坛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召开。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业界和理论学界学者围绕“网络空间治理与信息网络犯罪规制”等三大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茆荣华副院长说,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司法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上海法院成功承办了世界执行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成果,并认为加强国际司法交流是应对司法新问题、新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信息技术对法律秩序的挑战,茆院长认为本次论坛以“大数据时代全球法治引领与司法保障创新”为主题,结合典型案例对前瞻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各国司法经验成果交流、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希冀与会各方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吸取司法智慧和经验,共同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宏认为,本届论坛通过探讨大数据时代全球法治引领与司法保障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进展,将深化对大数据背景下司法审判工作问题的认识,促进学术研究与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紧密结合,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智慧。

  在专题讨论环节,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联邦地区法院迈克尔•米姆法官主要探讨民、刑领域处理涉网络诉讼的相关经验。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余剑庭长从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能否用刑法规制,以及涉案的游戏币、道具的价值应如何计算两个方面探讨非法获取游戏币、道具等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问题。

  美国威斯康辛州戴安郡巡回法院朗达·兰福德法官侧重探讨美国初审法院中的数据隐私以及数据保护问题。美国赫利·布鲁斯律师事务所佩顿·恩格尔律师主要探讨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包括网络犯罪的起源与法律应对网络犯罪的固有缺陷两方面。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崔仕绣老师则从中外网络犯罪的内涵与定义、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国际网络犯罪治理的新趋势三个层面论述中外网络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刑事立法框架。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张金玉审判长从犯罪嫌疑人匿名性、犯罪对象数据化、犯罪行为产业链化以及犯罪范围广泛化四个方面指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差异,法官需要从定罪与量刑两个方面拓宽原标准的认定范围,准确识别网络犯罪侵害的合法利益和犯罪目的,从而做出公正的判决。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吴亚安法官则主要探讨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认为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更侧重于物权,从保护持有人利益视角认为应当认定虚拟财产构成个人合法财产。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侯利阳教授认同米姆法官的观点,认为网络的应用衍生虚拟化庭审场景,挑战传统审判方式。其同样认同崔仕绣老师关于网络犯罪代际演进以及发展趋势的相关论述及观点。最后,侯教授认为网络空间下,国家间的差异正逐步缩小,犯罪的行为及特征具有相似性。鉴于此,侯教授强调国际间学术研讨会将便于找到如何更加有效治理网络空间犯罪的手段和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网络法学研究所郭旨龙研究员认为,实现网络安全既需要关注本国法律体系改革,也需要关注国际动态。一方面其认为,中国、美国在网络犯罪定义、虚拟财产属性界定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为达成网络犯罪调查的共识,需要关注技术手段等具有共同特征的信息。另一方面,郭研究员认为在庭审程序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证据需要进行类型化划分,并应当关注网络调查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李兴审判长、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最高法院黛布拉•穆琳法官、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吴玄副研究员、复旦大学法学院葛江虬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张陈果副教授等就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全面构建与司法衔接”进行研讨。

  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笠井正俊教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吴慧琼审判员、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法学院提姆·威尔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袁琳老师、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伊恩•沃尔登教授和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法学院亚当•杰克逊副教授等就“电子证据的获取、审查与认定”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黄祥青副院长总结道,此次论坛实现了促进法律文化交融互鉴、推动司法能力共同提升的目的。(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