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疫情不停诊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云端数字化诊疗为贵州帕友“除颤”
2021年04月09日 19:4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9日电 (许婧)“手不抖了,在家还能远程调机,对我来说真的太方便了,不用来回奔波上海了!”2021年4月8日,一位远在贵州的大伯,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线上网络与线下相联动的“关爱帕友活动”上,通过大屏幕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的团队表示感谢。今年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综合治疗,品质生活”,为此,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围绕此主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帕友俱乐部科普活动。

“帕金森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需要结合药物、手术、康复、心理、家庭护理和科普知识等多个方面,只有打通这些环节才能真真切切地提高帕友的生存质量”。活动现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聂志余教授介绍说,虽然去年疫情突发,但也没有阻碍同济医院帕金森病患者们的诊疗,这要得益于同济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的团队,该团队联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及医学影像等科室,通过跨学科资源的整合优势,给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诊疗服务。

此外,团队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了云端数字化诊疗,为全国各地的帕友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就在活动现场,通过云端系统实时连线了一位远在贵州的帕友,这是一名在体内植入“脑起搏器”(DBS手术)的患者,由同济医院的专家在现场对其进行远程在线调机,实现了异地跟踪诊疗服务。

帕金森病(PD)作为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走入公众视野,是源自于拳王阿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一次“颤抖”亮相。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作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截至目前,我国帕金森患者近300万,居世界第一。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骆纯介绍说,如今对于帕金森的治疗,除了药物和康复治疗等手段外,DBS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帕金森治疗手段之一。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手术介入则成为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脑深部电刺激,即俗称的“脑起搏器”,就是通过在大脑内植入电极,发放高频电刺激相关神经核团,以此来达到治疗效果,这只一项具有非破坏性,可逆和可调节优势的高精尖手术。当然,DBS手术后还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参数的调整,以此来保证帕友的治疗效果。目前,同济医院已经做了近50例DBS手术。”

骆纯教授介绍说,目前,全球超过有15万例DBS手术,中国有超过2万例DBS手术。如今,国内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技术已经和国际接轨并同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未来技术的革新,骆纯教授也有很多期待。他说:“如果胸前的这个小盒子能起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作用,那么通过对帕友行为数据的分析再反馈给大脑内的电极,并按需求开启不同点位的电流,甚至是多点位变频式的刺激,那这就将是更进一步的理想治疗效果了!这是我们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济医院从今年1月份成立了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是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影像医学、心理和精神医学、营养及护理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运动评估室、神经心理评估室、肉毒毒素注射室均位于门诊2楼西侧,神经电生理、心电图、检验科也都在门诊2楼。方便患者就诊及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患者进入同济医院帕金森专病中心,可以在门诊2楼完成挂号、缴费、问诊、筛查、诊断、配药、康复和居家护理指导等流程,真正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诊疗服务,尽量减少了帕金森患者不必要的奔波。

神经内科主任聂志余教授介绍到:“患者在同济医院帕金森专病中心,可接受多学科联合会诊及“订制“的个体化精准药物、康复等治疗。如果确认需要手术的患者,则会有专家进行神经调控术前评估和术后程控管理、术后综合用药等全程管理。同时,康复治疗、营养指导和心理指导在帕金森的治疗中也很关键,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保持生活自理并树立信心。”(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