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阅”以远行 在汇讲坛感受“阅读的力量”
2021年04月19日 18:4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上海徐汇 供图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9日电 (郑莹莹)她曾是一名教师,后因病双目失明。她自强自立,取得了中文、英语双学士学位,于2016年创立公益机构“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影视制作等文化服务。

  她叫韩颖,是无障碍电影发起人。17日,她在汇讲坛上讲述自己的故事:“其实在10多年前的时候,我跟大伙一样,是能看见这个世界的色彩,那时候我就是一个爱阅读的人,后来因病双目失明,失去了看书的眼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生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在残联的帮助之下我学会了盲用读屏软件,可以自如地操作电脑和手机,后来有一个机缘改变了我的一生,认识了秦畅和《市民与社会》节目,走上了求学路之后,我8年取得了中英文双学士学位和一堆职业证书。为了让盲人也能看电影,2016年在上海市残联的指导扶持之下,我创立了一个公益机构叫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

  在韩颖的带领下,团队已完成一百多部无障碍电影制作,并实现从现场讲解到数字化的飞跃,通过数字机顶盒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全市数百个“阳光院线”社区放映点。上海全市8.3万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得到丰富。从受助者到助人者,她曾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全国‘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她感谢无障碍电影公益人,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他们的才华和爱心付出,让盲人有机会可以欣赏到电影艺术,可以平等融入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另一名“阅读者”年龄很小,他是徐汇区盛大花园小学四年级学生黄嘉晨,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中,这位年仅10岁的徐汇小学生凭借从容不迫、大气豁达的赛场表现,获得很高的人气。他的母亲说,孩子在两三岁就能背几百首古诗。除了传统古诗词,黄嘉晨也对地图、西方美术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说,“我背古诗也不是爸爸妈妈强迫我的,也不是靠死记硬背,而真的是靠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的确确对古诗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通过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含义,我觉得我就慢慢地能背出来了。”

  党史、军史专家刘统是《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擅长用古代史的方法来研究现代史,注重细节和考证。党史怎么写能让人看进去?他说,“写书时、上课时,首先要有一个服务意识,书是让人来读的,课是让人来听的,不要卖弄高深的学问,最好讲一个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怎么办?首先得把人写活,把历史写活。”

  另外,当天汇讲坛活动还邀请复旦大学党校办主任周晔讲述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故事。

  1920年,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2018年,复旦大学修缮了陈望道旧居,以“信仰之源”为主题打造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之后,大批师生党员组建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义务开展讲解工作。

  作为指导老师,周晔和团队不断强化实践锻炼,提升讲解水平,为观众讲好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故事,及其对中国历史革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