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聚焦“科技抗疫”等领域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出炉
2021年05月25日 12:3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5日电(郑莹莹)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沪府令18号),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281项(人)。相关结果25日出炉。

  1、授予1人(葛均波)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2、授予10人(冯世进、沈红斌、王新威、徐金富、钟伟民、周鹏、孙元浩、陶虎、王小安、朱亦鸣)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3、授予45项成果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其中,17个项目一等奖、26个项目二等奖、2个项目三等奖。

  4、授予33项成果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其中,16个项目一等奖、15个项目二等奖、2个项目三等奖。

  5、授予181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2项特等奖、45个项目一等奖、78个项目二等奖、56个项目三等奖。

  6、授予10项成果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其中,5个项目一等奖、5个项目二等奖。

  7、授予1位外籍专家(美国籍专家布鲁斯E。瑞特曼)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从获奖成果看,2020年,上海科技奖励工作紧紧围绕科创中心建设,聚焦“科技抗疫、创新策源、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科普宣传”等主题,强化激励一系列突出科技成果和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抗击疫情、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提升民众科学素养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聚焦“科技抗疫”,2020年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共有19项相关疫情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为特等奖,9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9项获奖成果中大多(16项,占比84.2%)为多单位合作完成,涉及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医院等各类机构,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特点。此外,有8项成果(占比42.1%)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医工结合”的特点。

  又如,“数字化”是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020年市奖项目着力聚焦“数字化”技术,激励一批优秀技术成果,助力上海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城市数字化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2020年,授予1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葛均波曾说过,“一个很好的心血管医生。我尽量做到,对任何人都真诚,对任何事都公正。在国外我所见的即使是一个大街上的清洁工,对自己的工作都充满激情。这让我感动,这正是我所信奉的,在其位,谋其职,用激情对待工作。”

  心系病人的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刻苦的钻研,实现了本领域多项区域内或国内“第一”:为打破国外垄断,国内看病贵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耗时10多年,成功主持研制“国人用得起” 的冠脉支架,显著降低国内冠脉支架价格。

  辛苦的科研工作加上长时间的手术压力使他曾长期遭受椎间盘突出的病痛折磨,曾先后两次接受外科手术。病痛中,医生强制他卧床休息,但是他放心不下病房和心导管室的工作,他让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将手术病人的造影图象接送到病房,通过对讲机指导手术的进行;为保证手术的质量,他还让同事将他的病床推到导管室指导手术;在高难度手术进行时,他不顾医生的劝告,站立起来,绑着腰托将手术完成。

  葛院士的学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晨光说,葛院士喜欢金庸的小说,尤其喜欢乔峰,他身上的家国情怀令人印象深刻。而对于救治病人,他尽其所能,身上更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葛均波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和路径中国专家建议(第一版)》《致全国心血管医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控制背景下的防护策略》,为疫情的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提供专业和理论保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