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上海探索区校联动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06月18日 16:5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8日电( 陈静 邢蓓琳)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在百年征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上海市教委18日对记者表示,上海教育系统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各类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据悉,上海梳理明确每一门思政课必修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落脚点、知识点,探索形成思政课必修课党史学习教育指南。上海积极打通校内外育人大课堂,用好红色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上海汇聚百余个校园红色足迹,近百个校园红色建筑;联动 329 个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57 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绘制起百万青少年校内外实践育人的红色版图,合力共筑学史力行的社会大课堂。

  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历程中,静安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诞生地和群众运动策源地,始终弘扬光荣的红色传统,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让红色成为最鲜亮的城市底色。在静安宝贵的“红色财富”中,“红色学府”上海大学光辉的革命历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笔。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静安区坚持让红色革命旧址遗迹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

  最近,静安区委中心组、上海大学党委中心组围绕党史开展“从红色城区,红色校园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联组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促进区校发展合作迈上新台阶。

  参加联组学习的静安区委中心组、上海大学党委中心组成员集体瞻仰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中共中央特科机关三处红色革命旧址。通过现场瞻仰红色旧址,深切深刻感悟在波谲云诡的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是何其艰难,取得的奋斗经验是何其宝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是何其崇高。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静安区新闸路613弄12号,见证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于1928年至1929年间,开展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纪念馆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中央军委自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的近8年间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军史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位于静安区江宁路673弄10号。丰富的现场展陈实物以及珍贵历史图文资料, 系统再现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33年初中共中央迁往革命根据地期间,中央秘书处在党中央的亲自领导下,在上海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中央秘书处工作同志始终忠实于党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践行忠诚誓言的英雄事迹和精神特质。

  据悉, 作为“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一馆五址”之一,位于静安区武定路930弄14号的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目前也已经完成了修缮工作。

  据了解, 上海大学与静安区有着近百年的不解之缘,青云里、陕西北路都是上海大学老校址,作为一所“红色学府”,是静安区宝贵的红色资源。静安区委书记于勇指出,静安区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攻坚克难。

  静安这片红色土地孕育了上海大学这所“红色学府”,新上海大学成立以来,与静安区在人才培养、干部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文化建设等层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高度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

  静安区人民政府还与上海大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以更有力的区校联动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助推区校合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更大的成果。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上海大学将精准有效地融入静安新一轮发展中,开展更加紧密、全面的合作。注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着力发展新海派文化、艺术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等新兴学科,立足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打造文创与科创融合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双高峰,全力推进“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核心区”建设。上大将助力静安社会治理能级提升,充分发挥社会学和城市社会治理学科优势,为静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智力支持,加强在政府绩效评估、区域规划、人口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同时,双方将共同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静安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内涵,强化上海红色研究院功能,多方联动,校地协同探索构筑文博、文创、文旅融合产业。

  成旦红还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推进深度合作,如推动大学各学院与静安区各街镇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促进地校间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校园周边城市功能更新和风貌提升。拓展智慧园区与智慧校园、街区美化等多领域合作,加快师生创意创业区嵌入附近居民社区、商业载体。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