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瞰见”对话科创人物:聚焦生物医学产业
2022年04月21日 09:45   来源: 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新冠疫情防控之下,“体外诊断(IVD)”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核酸和抗原检测在阻断疫情传播上功不可没。记者21日获悉,在多位业界人士、学者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检测需求加速体外检测技术发展,在试剂方面,国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资本对于体外诊断行业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楼敬伟也是宝藤生物创始人、董事长。他20日跟记者分享了宝藤医学检验所(宝藤生物全资子公司)在本次上海市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筛查中的实战经验。他对记者说,在接到本轮疫情核酸检测任务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他带领团队在上海市政府及浦东新区支持下,快速调配设备与人力、提高技术效率,与各方联动,将核酸检测日检能力从6万管提升至25万管。

  据悉,基于14年的努力,楼敬伟博士所带领团队研发出较为完善的分子诊断产品体系,包括疾病的易感性、早期筛查、疾病的分子分型以及药物选择、疗效监控等覆盖诊疗全程的系列分子检测项目,以及支撑上述应用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等。在面对上海现阶段大量核酸筛查的需求下,宝藤突破重重困难,快速实现了产能的倍增及高效的组合。

  据了解,“体外诊断(IVD)”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其检测原理和方法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并且产品品种繁多,制造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对话科创人物论坛第8辑上,仁度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居金良博士表示,体外诊断技术从早期的生化检测到免疫检测,发展到现在大家熟知的分子诊断(DNA、RNA)。居金良博士认为,从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来看,IVD行业具有市场规模最大、增速最高、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特点,是医疗器械领域内的黄金赛道。这位业界专家认为,体外诊断行业国内原创技术水平和国外差异较大,从设备的稳定性、操作便利性方面看,也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试剂方面,国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居金良介绍,体外诊断产业链由三块组成——核心原料及仪器元件市场,试剂和仪器的产品提供商,服务市场。其中,处于上游的是元器件、诊断、抗原、抗体等。体外诊断行业未来可能遭遇什么挑战?居金良认为,需要找真正具有临床意义的产品去开发,以及要对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流程做好足够的心理预期。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指出,在过去的若干年,整个中国的大健康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资本对于体外诊断行业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他看来,体外诊断行业有两大特征,一是专业性很强,二是政策环境特殊。对IVD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孙金云认为,应聚焦成本领先和差异化。

  对于国内分子诊断产业发展的前景,楼敬伟博士提出了“顶天、立地、做生态”的战略。“顶天”即追求技术的极致,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为前沿原始创新技术提供验证转化平台,并加速其在巨大的中国市场上推广及应用。“立地”是寻求可复制的稳健商业模式,即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快速可及可负担的分子诊断系统解决方案。“做生态”指的是指打通链条,构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支撑的组织,从单一的诊断服务转向“诊断+产品”双轮双翼驱动的模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