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跨考失败,求职翻盘!华理学子用行动把握未来
2022年04月29日 13:3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9日电(许婧)陈锦海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春招期间获得9个名企offer,目前已签约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他讲述了自己在跨考失败后是如何求职翻盘的故事。

    陈锦海:跨考失败,求职翻盘  用行动把握未来

  考研结束当晚,我就核对了下答案,估分在分数线边缘,但想到考研人数大增,且自己跨考的是热门金融专业,分数线应该也会上涨。于是,我决定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双线推进,争取出分时有时间应对复试或春招。调整好心态后,我分析了自己的过去经历和未来规划,确定好了求职方向,之后通过不断打磨简历、复盘面试,在春招期间收获了9个offer。希望我所分享的求职经历、感悟和经验,能给同为考研失利的小伙伴带来些许鼓励或参考。

  调整心态,定好方向

  大三时,我面临着创业、考研和求职3条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跨考金融,以弥补高考录取时被调剂的遗憾。考完估分后,我就把自己当成考研失败者的角色去应对接下来的生活。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不会一直纠结摇摆。

  相信有同学一定在网络上浏览过类似“难就业的专业排行”的帖子,但我想说,每个专业都会有人觉得是“坑”,而是不是“坑”主要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当环境没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就得想办法改变自己,为将来“脱坑”做准备。很多人觉得是“坑”,可能是因为将来不好找所谓的“对口工作”。然而,我参加了多场面试后发现,专业不对口并不影响找到好工作,不对口的情况十有八九,且对口的专业其工作待遇也不一定称心。因此,当思考求职方向时,千万不要被自己的专业所局限!

  探索自我,完善简历

  制作简历,其实是一个重新了解自己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自一入学我们就是在给自己“写简历”。因此,从大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去丰富自己的简历内容,包括校内实践、实习经历和荣誉奖项等等。而且,每年我都会对简历作一次更新、修订。

  我们往往会认为“写得好的简历=用人单位也觉得好”,却忽略了招聘人员的心态和关注要点。所以,撰写简历时,切记要针对求职岗位对内容按照匹配度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跟岗位相关性较大的经历写进去,无关的经历不用写。实践证明,经历和岗位的匹配度真的特别重要,重要性甚至大于“专业对口”!

  个人的简历制作心得包括:先写出自己的各项经历,然后根据“宝洁八大问”,依次进行深入的复盘思考;每一段经历都要写出浓缩版、简介版、详细版和STAR版4种版本,以便在官网海投时可以复制粘贴节省时间;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挑选匹配度高的相关经历,简历篇幅控制在一面A4纸内。

  海投海面,不断改进

  对于找到好工作,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最初,我的面试策略是“先小后大”——通过参加小公司的面试积累经验,为面试大公司做铺垫。所以,投简历不要只投几家,面试也要多参加,有机会就去。我最多一天参加过4家公司的面试,信心也越来越足。

  拿到第一个比较满意的offer后,我没有安于现状,还继续参加面试,不断积累经验,为自己最心仪的公司做准备。此外,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我们不必害怕被拒绝,因为这并不能说明我们能力不行,也可能是匹配度不高等因素导致的。

  参加面试前,对每一家公司我都会单独做一个word文档,里面包含了面试常见的所有问题、应聘公司的相关资料,以及自身对岗位的理解等内容。在面试过程中,我也会对每一场面试进行录屏,结束后看录像反思、不断复盘。

  多做少想,克服焦虑

  很多人说找工作难,但请细想下,自己在求职上花了多少时间呢?我相信,大家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和自身条件都不差,只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力欠缺了一些。网络信息繁杂且真实性存疑,信息差使得很多人停留在焦虑情绪中。我其实想问,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有真正好好准备求职吗?

  另外,我观察后发现,有些本科生比研究生还要“抢手”。参加面试时,我曾看到过研究生被刷掉,本科生反而通过了。所以,如果大家不打算走科研道路,读研期间也没有实习经历,只是待在实验室躺平“混学位”,那毕业后的竞争力可能不一定比经历丰富的本科生强。

  所有的焦虑源于盲目比较,我们要学会接受平凡普通的自己,调整好心态面对生活,人生不只有一条道路。最重要的是,以终为始,快快行动起来。

  临近毕业季,我想说,应届生的身份真的很宝贵,找工作也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最难的是从0到1。所以,请抓紧时间迈出第一步吧!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同样境遇的小伙伴带来一些信心,早点走出失利的阴霾,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学弟学妹能早点着手规划自己的未来,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的将来争取更多、更好的选择!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