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从理论到实践:一位复旦学者眼中的社区防疫及其治理
2022年06月01日 15:2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日电(记者 许婧)作为一名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学者,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川兰曾经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与国际学术同行展开广泛交流合作;主持国家、教育部和浦江人才计划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中英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同时也担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审专家以及多家5A社会组织的评估督导。她不仅对社会治理理论研究有着丰富积累,也对社会治理的实践有着深刻认识。

  本次上海疫情爆发以来,王川兰观察到常态化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此特殊时期居民的需要。“我所在的杨浦区新江湾街道社区外来人口较多,在本轮封控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生活物资、求医问药、情绪焦虑等多方面问题,其实这也是上海社区的普遍情况”。面对这一状况,何不自己站出来,对所在社区进行一次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的“参与式”行动研究呢?在动员社区居民的创造潜能解决问题、守护好共同家园的同时,还能进行深入观察思考,生产和形成理论观点,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于是,王川兰主动请缨,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邻里规范化自组织模式。

 

 

  “先排摸社区居民的需求。”王川兰和其他志愿者以楼栋为单位发起在线问卷调查。“按照集中程度和紧迫程度,列成清单。”物资团购、快递消杀、日常就医送药、孤老照护等现实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比如,团购如何审批、消杀、售后,都有清晰的章程。日常就医送药方面,形成居民就医用药需求信息单模版、周边就医用药各渠道信息汇总以及邻里志愿者闭环内无接触代配药流程。”

  “自治也要有‘带头人’和完善的公约。”王川兰牵头拟定了邻里自治公约,包括成立流程和方式、责任和义务规定、集体协商和表决机制、管理和监督规范等,为邻里自组织的可持续和规范运行提供指引。

  据了解,疫情爆发以来,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学者代表,王川兰及其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社区调研和居民访谈,先后参与撰写并发表《危机应对与社会治理》、《重大疫情背景下城市基层治理“全周期管理”的路径探索》等研究成果,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得到各方高度评价。本次上海抗疫进入攻坚战阶段,王川兰带领研究人员及时进入社区一线进行广泛调研,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疫情危机下新型邻里关系的生成及促进邻里自组织有效发展的建议》研究专报,作为决策参考。

  王川兰告诉记者,疫情之下,上海基层社区居民积极展开行动进行自助互助,邻里之间成为相互寻求支持的首选。她认为,在疫情期间形成的这种新型的邻里关系与邻里自组织在社区这一基层场域和治理末梢担当起填补政府和市场空隙的液体角色,对于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社区进行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也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和建设韧性社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以前大家可能同层楼都不认识,现在有楼组群、业主群,各种各样的团购群,形成了多种邻里自治组织,甚至构成了社区自组织网络。”王川兰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牵头联动社区居委、物业和基金会等多元主体,为邻里自组织的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和资源支持。最后,王川兰指出,“疫情改变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这种建立在功能性、互惠性基础之上的新型邻里关系触发了邻里自组织的生成和发展,提升了社区连结的密度和强度,进一步增进了社区资本和社区凝聚力,是当下及未来提升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治理能力、促进社区韧性水平的可行路径”。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