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彭慧胜:选择就热爱 在纤维电子器件领域深耕
2022年06月29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复旦大学教授彭慧胜(左二)与学生在实验室 复旦大学 供图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题: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彭慧胜:选择就热爱 在纤维电子器件领域深耕

  记者 郑莹莹

  “选择就热爱”,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教授彭慧胜日前在受访时说。

  他指的是,选择了高分子材料的他,一直热爱着这个领域。在线上采访中,他说,“选择就热爱”是优点也是缺点,缺点就是有时候想法不够开放,但他一直喜欢自己的专业,因此就一直做了下来。

  从湖南的农村长大,到赴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上大学,而后到复旦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赴美国读博,彭慧胜一直在摸索中成长、寻找科研之路。

  “电子器件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朝着微型化、柔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回国后,彭慧胜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潜力。

  “科学的每个角落好像都挤满了人,新的根据地在哪里?”他思考着。

  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于是他尝试做纤维的(电子器件)试试。

  他在国际上率先创建出织物显示器件,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显示器件和纺织品的认知,代表性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Nature上。织物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轻薄、透气、可贴合在不规则基底上,这被认为有望有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变革性发展,相关成果被Nature评述为“代表了智能织物长期研究和世界电子织物领域一个卓越的里程碑”。

  他及他的团队从智能高分子纤维与织物研发领域出发,在织物显示的路上不断求索。团队研究出20多种纤维器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望推动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

  彭慧胜鼓励学生看历史、看哲学,“看多远,你才能走多远。”

  他说,“如果每一根纤维具有不同功能,可以实现功能的定制,那么从能源系统到信息技术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以及未来太空探测,它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彭慧胜以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300多篇论文,出版4本专著/教材。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84项,其中37项实现了转让转化。

  他希望自己达成一个重要发现,即便也许永远在路上。“人没目标会累,有目标虽然也累,但会很充实。”他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