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理工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举办医工交叉人才培养论坛
2025年09月16日 09:1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6日电(张琦珧 许婧)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OPIC)主办的“医工交叉人才培养论坛”12日举办。论坛以“人才筑基·生态共荣”为主题,汇聚医学、工程、产业及投资领域的权威专家、企业领袖和学术精英,共同探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泛血管器械创新生态建设路径。

  上理工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葛均波,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顾宁,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朱新远,校党委副书记贺莉,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众,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医疗器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卢忠,9家上市公司高管及16位企业创始人等出席论坛。

  论坛上,张众介绍了与会嘉宾及论坛背景,强调了医工交叉在当代医学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葛均波在致辞中指出:“泛血管疾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学科协同攻关。医学的创新,医生是源头,工程师是骨干,最终为了造福患者(From the doctors, by the engineers, for the patients, powered by the investors&entrepreneurs )不仅是OPIC的核心理念,更应成为医工交叉领域的广泛共识。面临 ‘内卷式竞争’ 的挑战,我们从‘人才’ 与 ‘生态’ 的双重支点进行突破,我们应通过深化医工融合,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同时兼顾融合创新生态,凝聚创新力量。在人才与生态的双轮驱动下,早日实现泛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从 ‘并跑’ 到 ‘领跑’ 的跨越。”

  朱新远强调,学校将持续加强对OPIC学院的支持,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医工交叉人才培养高地,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与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上理力量”。

  在学院工作汇报环节,上理工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上理工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胥义系统介绍了OPIC学院的建设进展与未来规划,将以“共创共建共享共赢”为理念,构建三大核心功能平台,为创新项目提供产业化支撑服务。OPIC实验大楼不仅是硬件平台,更是构建医工交叉创新生态的重要载体。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协力发展,在实践中探索泛血管器械领域的原创创新与产业转化。

  论坛期间举行了一系列签约与授牌仪式。学院与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脉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昕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九家企业完成联合实验室授牌,共建协同发展的同频共振平台,充分体现了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

  引人关注的是,OPIC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签署“领军人才卓越计划”课程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面向医疗器械企业高管的高端培训项目,培养懂技术、善管理、通市场的复合型产业领袖。

  企业代表西门子医疗浦峥嵘表示作为合作伙伴,将深度参与OPIC学院建设,共同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将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论坛期间举行了OPIC首期“领军人才卓越计划”结业典礼。葛均波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致辞祝贺。首期领军班汇聚9家上市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其中包括2位全国人大代表和16位企业创始人,这充分体现了首期领军人才计划的高端定位与产业影响力。

  “领军人才卓越计划”学员代表、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莉表示:“在OPIC领军班的学习令人难忘,我们不仅获取了前沿知识,更与临床专家、工程教授和产业领袖建立了深度链接,为未来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坛同时宣布第二期“领军人才卓越计划”正式启动招生。二期项目将面向泛血管领域领军企业,招收20名企业创始人、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和投资合伙人,学制18个月,采用专家推荐制选拔学员。

  论坛设置了两场圆桌讨论,分别围绕“医工人才培养及医疗器械学科建设”和“器械创新转化生态”展开深入交流。

  未来,OPIC学院以共建的生态为起点,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 “精准度”—— 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医工产”融合的纽带;要提升生态建设的“融合度”—— 让政府的政策、高校的科研、企业的产能、医院的需求形成“同频共振”;更要扩大创新发展的 “国际度”—— 将中国泛血管器械的创新经验,转化为惠及全球患者的解决方案。(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