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展现欧洲城市化千年历程, 重思现代城市生活的本质与可贵
2022年06月09日 18:1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9日电(李秋莹)近日,光启书局引进出版了20世纪后期城市研究代表性著作之一——《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The Making of Urban Europe)。本书首版于1985年,1995年修订再版,由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M. 霍恩伯格(Paul M. Hohenberg)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林恩·霍伦·利斯(Lynn Hollen Lees)在多次学术研讨会成果基础上,共同执笔写就。两位作者以欧洲的具体城市为案例,展示了城市是如何起源,以及是什么制约了它们早期的发展和后来的增长;城市生活如何应对人口和技术的变化,又是如何激发了多元文化的形成及更新。他们挑战当时城市研究的单一视角,将人口学与经济学相结合,进行量化分析,并灵活运用中心地体系与网络体系两大经典研究模型,铺展出欧洲城市化的历史图景和社会特征,诸多见解对于今天深入理解和反思城市生活仍不乏启发意义。

  公元1000年左右,欧洲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并在一千年内完成了这一演化。以工业发展阶段为参照,霍恩伯格与利斯将欧洲城市的漫长演进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原工业时期、工业时期三段,既宏观呈现了欧洲城市的大历史,又具体揭示了不可化约的各种区域特色。今日坐享便利城市生活的我们,对于城市历史的认知往往带有某种不加辨析的定见甚至偏见,比如城市空间导致人与人之间更为疏离,或者城市的犯罪率一般高于乡村。

  然而,通过本书的讲述和分析,我们回望过去,不禁产生出一系列的发问:中世纪被人们传颂的“城市空气使人自由”,是地域上的天然恩惠,还是阶级抗争后的宝贵权利?分工细化的工业时代,城市究竟沦为了陌生疏离的人际孤岛,还是生发出隐秘交织的关系网络?20世纪世界格局动荡之际,那些能够迅速回应时代之变的,究竟是历史厚重的老城,还是行囊轻捷的新城?对于这类我们容易想当然回答的问题,本书以详实的数据探入城市肌理,打破不同时代对城市形象的固有认知,还原出一个不断拓展阶级、移民、婚姻、家庭、亚文化等多样性空间的城市演变历程。

  城市中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犹如马赛克般五彩斑斓,它们相互影响,却不彼此吞噬,正是城市文明始终包容了这样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但城市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无消亡之虞,它不断经受考验,发展的进程也时时被突如其来的世界性变局所打断,从古代北欧海盗的大肆挞伐,瘟疫横行,到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以及欧盟的解体危机。但一次次地,城市仍从废墟中挺立过来,不断成为演绎人类进步的重要舞台。

  全世界城市面对着相同或不同的问题,尤其是一向标榜便利性的城市生活可能暂时面临挑战的今日,我们对于城市的思考与理解显得尤为迫切。欧洲城市的变迁虽然与中国从古至今的城市发展不尽相同,走出各自的样态和特点,也遭遇各自的危机和挑战,但它们同样从自身的自然环境、历史社会中形成、发展,经历古往今来的兴盛、安稳或衰微,面临当下的赓续、更新或重生。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入城市发展的历史,对于现代城市将朝向何种未来,或许才能做出更为明智的展望。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