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传染病搅动的大棋局 ——《东北博弈:环境与地缘政治1910—1911》出版
2022年08月22日 21:0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2日电(李秋莹)近日,《东北博弈:环境与地缘政治1910—1911》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出版。本书聚焦1910—1911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国际博弈,立足当时历史环境,叙述考察清政府与列强针对环境灾变的合作与博弈,探讨了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关系。本书作者威廉·萨默斯,系耶鲁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近代生物史、疾病的地缘政治、亚洲医学史等,尤其致力于中国的公共卫生与医学研究。1980年随耶鲁大学代表团首次来到中国,与湖南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建立医学交换项目,1982年在武汉、上海讲学,曾担任耶鲁大学—中国医学委员会主席。译者王进,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北“大棋局”迎来一场大博弈

  东北三省是近代中国列强觊觎和侵略的“大棋局”。自19世纪以来,随着《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列强以修建铁路、通商为名义,向中国东北加紧渗透,甚至直接开战,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1910—1911年,席卷东北的传染病灾变成为又一场大博弈的导火索。灾变给俄、日、美等列强提供了“趁火打劫”的机会。面对危机,行将日暮的清政府试图依靠少数精英扭转乾坤,派遣伍连德奔赴哈尔滨,并举办万国鼠疫研究会,重施“以夷制夷”故技。

  《东北博弈》对这场博弈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简明概括的梳理,尤其将这场博弈放置在近代中国东北历史的背景下来看待,生动描述了各国参与这场博弈的政治动机与心态,清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的系列举措,以及伍连德奔赴东北前线、参与大会的历史经过,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环境问题与地缘政治

  本书所描写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铁路建设和旱獭捕猎。清政府和列强出于各自目的,都在加紧开发东北的铁路系统,对清政府来说,是发展经济、巩固主权的需要,对列强来说,则是为了掠夺资源、谋取利益。中国被卷入国际皮毛市场后,在经济利益诱导下,东北旱獭遭到过度捕猎。大量人口涌入、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加剧,以上因素共同导致了传染病灾变的发生和迅速传播。而参杂了地缘政治因素后,这场灾变演变为一场国际性的博弈。

  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环境与地缘政治作为紧密关联的两个主题来探讨,提供了考察这一历史事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环境问题的背后也是政治,他一方面结合医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回到历史现场,追溯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性探讨作为传染病的灾变;另一方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提供了考察晚清时期列强如何侵犯中国、中国如何应对的一个切入点。

  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近代化切面

  灾变发生后,东北成为医学领域的国际“战场”,各国竞相派出医学权威,一场寻找发现传染病源头、抢夺话语权的医学竞赛上演。为中国力挽狂澜的是年轻的伍连德,他的对面是强大的对手,来自各国的权威医学专家。然而,年轻的伍连德力排众议,率先调查疾病性质、病体及其传播模式,西方医学界向中国医生学习传染病现代理论,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万国鼠疫研究会的成功召开,体现出国际协作防治传染病的雏形,伍连德也从此成为世界公认的权威。

  会议结束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正式起步,成立了专门的防疫机构。从中国近代医学发展角度看,这场东北博弈间接推动了国际医学合作,客观上促进了现代医疗和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书是光启书局“人与环境”丛书的最新一种。环境史是史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是20世纪后半期“史学转向”后出现的新课题。环境史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物繁衍、城市建设等具体课题。在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反思环境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以史为鉴或可提供一种思路。全新推出的“人与环境”丛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系列可阅读的环境话题读物,除《东北博弈》外,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探讨具体话题、既有话题性又有知识性的作品。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