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新一波全球化与文化自信”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2022年11月06日 15:1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6日电(郑倩茹 许婧)新一波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如何推动文化自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底气何在?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新一波全球化与文化自信”高峰论坛在沪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本次高峰论坛囊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涵盖历史、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以及党建研究等各个学科,贯通中西、文理相融与古今结合,全方位、多侧面为推进文化自信建言献策,提供思想智慧。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形式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主任王宁教授主持。

  王宁教授在首场主旨发言中,以“新一波全球化的兴起与中国的文化自信”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无论是几千年悠久的文明史亦或是当下的政治经济实力,中国都完全有资格并应当理直气壮地承担起新一波全球化的领军角色,人文学者在国际人文学术交流中应自觉承担起“人文外交”的重要责任。对此,他提出“全球人文”(global humanities)的概念,鼓励学者着眼于全世界,以全人类视野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话题,与国际同行进行直接的卓有成效的对话,在国际权威期刊和出版社发表论文和著作,以便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阐述中国的理论观点,讲述中国的故事,进而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和人文学术。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作了“文化自信与历史耐心”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今日中国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谈不上真正的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战略,而且成为全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全球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何成洲作了“跨媒介艺术创新与文化走出去”的发言,他指出跨媒介艺术作为一个事件,不仅对于艺术家、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作品产生影响,而且能够作用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对于现实产生转变性的影响,因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干预”,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和人文学术一定要重视海外传播。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曾军作了题为“在中西文论互鉴中建构当代中国的对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言,他指出,在探索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中的现象时,学者一定要站在“当代中国”的立场,强化立足中国实践的的主体研究,为破解中西文论互鉴中的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贾利军以“东方科研范式——基于易文化的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邹理作了题为“反体系运动与新世纪西方世界文学思潮中的文化共同体构建”的发言。他回顾了近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兴起的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他认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明交流与发展,是历史必然趋势,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中国学者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学术自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建设,在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

  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蒋悦炜作题为“二次文艺复兴与全球化”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我国现今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而解锁认知科学、认知革命的钥匙就是文化自信。早在1986年钱学森就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战场”,鼓励我们树立科学自信,在保留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在价值观上形成引领世界的新文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作“全球化深度转型时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发言,他指出,全球化深度转型时期的文明交流互鉴观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文化指引,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消除了思想文化障碍,为促进国家间互信合作夯实了文化基础,也为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顾庆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作了题为“知而自强,知而自信——从经济的视角谈全球化”的发言,他指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韩振江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理论进行分析,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文化观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以“全球—地方视野中的城市叙事”题作了发言。总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王宁教授总结指出,在新一波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无论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研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