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性教育”走进幼儿园 别让“我从哪里来的”答案伤娃
2021年04月26日 22:1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6日电(记者 张亨伟)“垃圾桶里捡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充话费送的”“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很难想象,在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更加优质的教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在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时,居然依旧喜欢套用他们60后、70后父母的常用口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0-6岁孩子性教育的基础。从生活小事做起,父母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要承担主要责任。”近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某幼儿园举行的首场针对幼儿园家长的讲座沙龙中,资深儿童性教育讲师陈静的观点“刷新”了许多家长的认知。

  “0-6岁性教育第一课:我从哪里来”是上海市妇联今年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寻找公益创变客”妇女儿童家庭服务项目之一。提供服务的“育见爱”从2015年以来一直深耕儿童与青年性教育领域,陆续为十万多名家长和孩子开展相关课程,并与一百多所学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妇联的支持下,陈静和她的团队将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走进上海各区的多家幼儿园,为普及性教育学校、家长、机构、政府都在做着共同的努力。

  从首场讲座的报名情况来看,幼儿园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欢迎程度超出预期,小小的教室座无虚席,全场问答互动踊跃。但也有家长表达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性知识传授的时机和语言表述的尺度等方面的问题。什么时候讲,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都是难题。

  “对于家长来说,第一步也是最根本的一步,是要构建正向的性观念,从和孩子坦然谈‘性’开始。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是最常见的误区,所有孩子都应当具备必需的性知识,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保护他们远离性侵犯。”陈静说。

  陈静表示,对于0-6岁幼儿,“我从哪里来”的提问并不仅仅是好奇,也是在测试父母性知识、性观念和价值观。这是对生命起源的提问,代表了幼儿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归属感需求;这是对生命连接的提问,代表了幼儿的安全需求和爱的需求;同时,它更是对“我是否值得被爱”的提问,代表了幼儿的尊重需求和对价值感的渴望。“从现代性教育的角度来看,类似‘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这些回答不仅损害了父母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也破坏了孩子生命最初的价值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第一课聚焦这一老问题的原因,希望年轻的家长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是坦然地、真实地,同时充满感情地回答孩子。”她说。

  生理知识只是性教育的一个部分,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性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已经非常广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全球推广的“全面性教育”课程包含五个层面:健康与卫生、性权利与性安全、性感受、情感与亲密关系、性与社会。

  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年轻父母的困惑依然亟待破题之道。一项针对0-6岁儿童自体性行为方式的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孩子会用手抚摸自己身体,接近1/4的女孩有过夹腿行为。如何看待并妥善处置这些儿童自体性行为,如何引导而不过分强调孩子对隐私部位的概念等等,这些都不是一堂讲座可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家长建立科学、专业的性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传统方法上,我们会推荐家长适合亲子共读的优质性教育绘本,涉及身体综合、生命起源、隐私好奇、性别教育以及性安全等。”陈静说,“同时,我们也在尝试设计专门适用于0-6岁性教育的玩偶,实现性教育教具专业化,解决家长‘不知道拿什么来教’的问题。”

  据了解,“0-6岁性教育第一课”计划开展家长讲座 20场,每场30-200人不等,在机构、企业及幼儿园开展,直接受益不低于1500人,间接不低于4500人。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亨伟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