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这五年)数都上海:如何以制度创新使城市数字化转型“神形兼备”?
2022年06月23日 1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 张亨伟 摄

  中新网上海6月23日电 题:数都上海:如何以制度创新使城市数字化转型“神形兼备”?

  作者 樊中华 高志苗

  上海,被誉为“东方大港”的洋山港,四期码头空无一人,集装箱年吞吐量却高达570万标准箱;“年逾百岁”的南市水厂经由“数字孪生”改造后重焕新生,出水量增加8.66%;往日人满为患的医院,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后,将候诊时间压缩了九成……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提出“建设性意见”到成为“发展战略”,从数字新经济到经济、生活、治理全领域开花,从上海“一区一特”到长三角“数字联动”的多级跃迁,其力度与深度令各界惊叹。

  “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难点不在技术层面的‘数字化’而在制度层面的‘转型’,这需要推动城市各领域全方面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和生态构建,使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备’,”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指出,顶层设计下的制度创新,是上海此番转型成果斐然的重要动因。

  革新首先始于政府。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两张网”建设,成为政府进行自我变革的切入点。

  “一方面,上海专门成立了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均直属市政府办公厅,因此具备了跨部门协调,推动数据共享和部门联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两张网’以高效办成和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是站在百姓视角,将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进行了流程再造。”郑磊说。

  “再造”意味着先破后立,首先要突破的便是传统条线分明的行政壁垒。

  如对百姓而言,买房“一件事”背后涉及了住建、税务、公积金、银行等诸多部门、机构的“多件事”;防台防汛“一件事”,则需气象、水务、交通、城管等十数个部门和多层级多区域的即时响应与密切协同。底层数据如何共享,不同层级部门间如何贯通合作,都是“转型”的重重挑战。

  “上海提出全面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后,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但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固有模式、实现全面合作仍不太容易”,在上海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办事处主任刘丽萍看来,突破行政壁垒和数据烟囱,不妨从下向上创新,“在基层试点,先疏通‘毛细血管’,再打通‘主动脉’,让社区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策源地和试验田。”

  例如围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惠民工程,依托“一网通办”大数据,北新泾在街道层面打通了住建、银行、居委会、科技公司等多方渠道,开发了“AI+梯”应用,百姓能够率先体验“加梯一件事”数字系统,全流程数字化在增加民主表决透明度的同时,也倒推了市级相关部门线上审批速度的提升。

  而今,这些率先创新的“盆景”已走出北新泾街道,成为更多区域的“数字风景”,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双向奔赴”,源流不竭。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则“刀刃向内”,打破原先的组织架构,滚动成立了十几个“开发小组”,跨部门对“非现场执法”流程的各智能模块进行专项研究,充分激活内部创新力。

  “此前没有一个数字化执法的案例或标准,因此只有从内部主动进行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变革,”浦东城管执法局局长张立新说,当一个智能模块打磨成熟,工作组就会以新的部门形式固定下来,“整个浦东城管执法局内部组织结构是随着工作需要不断变化的。”

  2021年底,浦东城管局首创的数字化实践被提升到法律层面,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专门性法规正式施行。

  革新无处不在,而上海希望啃更硬的骨头。2021年,《上海市数据条例》出台,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从公共数据开放与社会数据交易两个方向助力数据合法合规地流动。

  作为全球经济枢纽,上海更承担着探索数流全球化的重任。上海市经信委表示,下一步,将以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为先导,探索建立国际数据服务创新试验区,汇聚100+数据智能国际头部企业,推动数据出境“一事一议”向“一业一指引”转变。(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