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2024第三届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沪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04日 21:1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张践)11月3日,静安区福民会馆内一片欢声笑语歌声悠扬,第三届“我眼中的中国China in My Eyes (CiME)”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征集大赛颁奖典礼在此隆重举行。此次大赛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 、江苏省欧美同学会、浙江省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静安分会、上海市梦想加油站青年发展交流中心承办。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近200件。经过专家评委的评审,共有65件短视频入围,共有12件优秀作品斩获了“最佳短视频奖”“最佳传播力奖”等各项荣誉。今年投稿的短视频不仅质量上相较于过去两届更高了,同时在传播力度上也更强了,参赛短视频在全网的浏览和点赞量逾500万次。

  活动伊始,一段第三届“我眼中的中国”回顾视频为颁奖典礼拉开了序幕,今年在两省一市欧美同学会的积极组织下,视频也把今年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了展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静安分会会长冯丹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

  在颁奖环节上,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摩洛哥、约旦等国的6位代表作品《中国遵义酒文化》《A Taste of Harmony》《对话传统中华文化》等获得入围奖,充分展示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独特视角。

  此外,最佳摄影奖、最佳表现奖和最佳剪辑奖依次揭晓,分别为Mariya(白俄罗斯)、Yuki Lau Zhi Jun(马来西亚);Viktor Obvintsev和Valeria Mamaeva(俄罗斯)、Anoud Abualgana(约旦);Kayley Lool(马来西亚)、Tomiris Yelshibek(哈萨克斯坦)。

  在圆桌分享环节,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陆建非,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我眼中的中国”主理人王勤智就今年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各自分享了印象最深刻的短视频作品。陆建非对记者介绍,“我眼中的中国”这一民间外交的短视频平台很有价值,他也呼吁全社会有更多的单位和专业人士,共同来助力活动的举办,让平台上涌现出更多更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

  仪式现场,活动组委会还向积极参与和推荐大赛的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江苏职业技术学院等颁发了最佳组织奖;向连续三年支持企业多特瑞颁发突出贡献奖。

  随着颁奖环节的继续进行,含金量满满的获奖作品也纷纷登场让现场观众一饱眼福。来自英国的Ben Growden和马来西亚的Xu Yi Jie;叙利亚的Zaynab Ali和越南的Doan Thi Thuy Hong分别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内容奖。

  今年最佳短视频奖的角逐非常激烈,经过评委会的激励讨论,最终由来自澳大利亚的Max Caruso(马千里)凭借《在养老院做一天志愿者》这一短视频获得了评委的青睐。多才多艺的Max还即兴长了一首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他向现场观众表示,非常喜爱中国的文化。

  第三届“我眼中的中国”增设了一项含金量非常高的特别奖项“最佳传播力奖”,用于鼓励那些积极宣传和推广自己“中国故事”的短视频博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专职副会长邹芳向获奖者、来自俄罗斯的Kate颁发了该项大奖的奖杯和奖品,据记者了解到,Kate的参赛作品《中国高铁》共获得了381.8万的全网浏览量。Kate表示,自己很意外,没有想到能得到大奖。

  颁奖仪式的最后,活动进入了高潮部分 —“我眼中的中国China in My Eyes”官方会标发布仪式。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专职副会长邹芳,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顾定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静安分会会长冯丹龙共同上台启动,向全场观众展示了赛事的的会标设计CiME。赛事会标的正式推出,寓意着大赛将继续以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中国的多样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仪式结束后,全体嘉宾和获奖者合影留念,共同庆祝这一盛事的圆满落幕。(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