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4日电(范宇斌)13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赴金山区开展赋能“三个百里”建设专题调研。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汪胜洋带队,11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实地考察吕巷水果公园、二姐米糕工坊,并通过座谈交流为金山区“三个百里”建设建言献策。
十八载深耕不辍,金山区始终牢记“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的重要指示,将“三个百里”建设作为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遵循以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持续提升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与文化四重价值,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鲜明。

作为“三个百里”重要指示的萌发地,位于吕巷水果公园核心区的金石蟠桃园,是“皇母”牌玉露蟠桃的发源地之一,馆员们漫步于贯穿果园的百米观花长廊,详细了解这里集蟠桃栽培、品种示范、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及技术培训于一体的标准化发展模式。在二姐米糕工坊,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场景令馆员们印象深刻,这个集生产、销售、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基地,正让金山米糕这一地方特色美食焕发新活力。

“吕巷镇正通过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四个融合’,探索大都市远郊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吕巷镇党委书记朱爱萍介绍,作为金山区中部生态核心区,当地正以“三个百里”建设为抓手,激活农业发展动能,绘就宜居乡村图景,擦亮文旅特色名片,筑牢民生福祉根基。

座谈交流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们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史积淀与专业视角,为“三个百里”建设精准“把脉”。馆员王漪提出,金山区应聚焦“特而精”打造滨海文化名片,避免“大而全”的发展误区,推动资源向IP转化。他建议擦亮农业文化品牌,建设金山农民画博物馆与艺术村,同时依托优良生态打造上海老年康养基地,并推动“百里花园”向体验型升级、“百里果园”实现从农产品到农商品的价值跃升。
正牵头“三个百里”艺术创作的馆员朱鹏高则从文化传承与品牌传播的角度给出建议。他提出,文史馆可定期组织馆员到吕巷采风,将创作成果充实到“三个百里”展示中心;推动成立“百里书画院”,吸引全国书画家参与创作;定期举办“三个百里”研讨会,扩大品牌影响力。

馆员张静娴是上海昆剧团艺术指导。她建议,在吕巷蟠桃节等特色活动中融入文艺演出,提升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艺术内涵与传播力。
馆员朱鼎成聚焦产业融合,提出围绕蟠桃核心产业,结合中医养生文化开发特色产品,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与主题旅游线路,并通过统一品牌形象、举办文化季活动实现资源聚合发展。
汪胜洋表示,“三个百里”建设不仅为超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将持续发挥馆员专业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为金山区“三个百里”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动能,助力乡村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金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豫峰,金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赵俊华,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杨立平参与座谈。(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