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盖瑞特:为中国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2025年04月27日 19:0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7日电(记者  姜煜)“进入中国30余年来,从符合国标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到为本土商用车客户推进实现世界级热效率水平,再到乘用车领域1.5T、2.0T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盖瑞特的产品和服务始终走在技术的前沿,产品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获得消费者广泛信赖,引领着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的革新,为中国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盖瑞特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越24日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现场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当天,盖瑞特携多项创新技术亮相2025上海车展,并首次在中国市场展出三合一电驱与电动冷却压缩机两项突破性技术,旨在为零排放出行注入新动能。

(三合一电驱)
(三合一电驱)

  “对于中国‘双碳’目标我相信盖瑞特能做出微薄贡献。无论是燃油车、电动车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我们都可以提供本土研发的差异化技术,助力本土客户节能减排。”张越说:“在零排放发展方面,中国始终走在前列。盖瑞特在武汉建立了零排放研发中心,希望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高速电驱等零排放技术,这些研发项目也将帮助客户降低成本。”

  张越表示:“30年前,盖瑞特带着顶尖的涡轮增压技术踏上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中国市场,3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我们不断建立端到端的本土化能力,从决策、研发、采购、生产等各方面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本土化。截止到目前,我们在中国累计交付涡轮增压产品3600万台。未来,通过新建立的武汉零排放研发中心,盖瑞特将进一步加快在零排放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和产业化落地。”

  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指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是盖瑞特新技术起跳的跳板。长久以来,盖瑞特在中国持续推进“东方服务东方”战略,未来也会继续这样做。“中国还会继续增长,中国汽车市场还在快速发展,我对此非常确定。”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盖瑞特全面展现了其“两条腿走路”双轮驱动发展的技术路线——在持续优化清洁内燃机方案的同时,加快布局新一代电气化技术,助力提升能源效率、整车性能与可持续出行。同时,盖瑞特在车展期间与合作伙伴深化合作,以继续深耕广阔的中国市场。

  23日,盖瑞特与中国著名商用车桥制造商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中重型卡车的先进电驱桥系统的量产项目定点,标志着商用车电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与汉德车桥总经理王占朝握手合影 盖瑞特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越与汉德车桥副总经理丁炜琦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与汉德车桥总经理王占朝握手合影 盖瑞特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越与汉德车桥副总经理丁炜琦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盖瑞特致力为商用车打造具备突破性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优势的高速电机及自主研发的逆变器技术。该系统显著降低了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带来了更好的操控性,并通过能耗和维护成本的降低,为车队用户带来更具竞争力的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此外,该系统在材料选用上减少对稀土和关键矿物的依赖,助力可持续供应链构建。盖瑞特电驱解决方案拥有高度可扩展性,且已具备量产条件,是加速电动重卡规模化落地的重要步骤。凭借出色的成本把控、可持续性和驾驶优势,该系统已受到全球众多主流商用车OEM与车队运营商的广泛关注。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适用于多个吨位级别卡车的新一代电驱桥系统,预计在2027年实现量产。该系统将把盖瑞特的高速电机与逆变器技术集成于汉德车桥成熟的车桥及传动平台中,在总拥有成本、系统性能、结构紧凑性及模块化扩展能力等方面实现行业领先。

  此次合作已获得多家中国主流商用车企业的多年度批量生产定点支持,覆盖国内市场高产能交付与海外市场拓展。首批生产将在西安与武汉两地启动,试验车队计划于2026年展开实地路测,成为全球市场推广的重要举措。

  芮博廉表示:“此次与汉德的合作是盖瑞特在商用车电动化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一协议不仅延续了我们在行业中的发展势头,也响应了市场对差异化、可扩展技术的强烈需求。通过融合盖瑞特在高速电机与逆变器方面的深厚积累,与汉德在车桥和传动领域的优势,我们将为中国乃至全球行业树立新的性能与可持续性标杆。

  汉德车桥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占朝表示:“此次签署合作协议,彰显了双方坚定的合作愿景。我们正与国内外主机厂密切合作,加速在中国、日本、欧洲等地区的推广应用。预计到2027年,数千台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将投放市场。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迈向可持续、零排放交通生态的重要一步。”(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 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