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海智在线第八届采供破壁会在上海举办
2025年06月22日 18:4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2日电(记者 姜煜 郑莹莹)海智在线第八届采供破壁会近日在上海徐汇区漕河泾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场大会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指导,海智在线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汇聚220余位采购与1054位工厂代表现场参与,是平台迄今为止海外采购商来源国家最多、未来产业需求最集中、工厂覆盖地域最广的一次大型线下对接活动。

  徐汇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魏兰,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锋,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伦,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卫祖晔等领导亲临现场予以指导。

(企业代表共论发展前景)
(企业代表共论发展前景)

  本次参会采购商中,超55%来自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高成长性产业链。其中,机器人采购商占比超过11%,位列第一。整体来看,到场采购商横跨60+个细分行业,既覆盖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传统行业,也涵盖微电子、低空经济、生物医疗等技术密度高、非标研发需求高的新兴领域,产业构成“横向广、纵向深”,精准体现当下制造业结构转型的真实轮廓。

  本次大会中,52.5%的采购商年采购额集中在1000万元左右的小批量订单区间,其中机器人、低空经济、先进医疗等新兴行业尤为突出,订单普遍呈现“小批量、多品种、快响应”的特征。另有15%的采购商已进入年采5000万元以上的快速成长阶段,6%为年非标采购额破亿元的产业链龙头。账期方面,整体呈现“节奏快、意愿强”的趋势,43%的采购商采用月结30天,31%支持预付款或现结,仅6%为90天及以上长账期,全部集中于验收周期长、结算流程复杂的大型链主。相较往届,本次对接会的账期结构对中小工厂更为友好,也反映出《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后采供关系的积极转变。

(签约环节)
(签约环节)

  在创新行业与未来产业需求占比高的背景下,仍有超过86%的采购商在现场成功对接到匹配工厂,并表示愿意参与海智在线后续举办的同类活动。其中,45%的采购商现场对接工厂数量达20至50家。对于部分零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或交付区域受限的项目,采购商在现场初步沟通后,已通过平台同步启动线上定向匹配推荐机制,确保后续精准推进与持续跟进。

  本次对接会现场汇聚来自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97座城市的工厂代表,构建出一张横贯东南沿海与中西内陆、纵贯多层级制造能力的全国性产能网络。其中,83%的工厂来自长三角制造核心区,其余分布于广东、河北、山东、辽宁、四川、重庆等重点工业城市,涵盖从一线直辖市到制造强县的多层级制造生态。

(海外买家集体亮相)
(海外买家亮相)

  本次对接会首次设立“海外采购商专区”,来自美国、南非、奥地利、墨西哥、阿联酋等14国的20余位采购代表现场对接中国工厂,构建起“立足本地、对接全球”的结构。同时,在漕河泾开发区支持下首次设立“徐汇区智能制造专区(漕河泾开发区)”,邀请具备前沿技术能力的链主企业现场参会。专区企业中,62%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超半数为上市公司、国央企或准上市企业,覆盖量子计算、EUV光掩模、人形机器人、AI医疗等未来制造关键赛道,加速未来制造能力的市场化落地。

  除了精准对接环节,大会还设置了圆桌论坛、主题演讲、海外采购商亮相、生态伙伴签约、融资发布等多个板块,围绕“穿越迷雾,向光而行”的主题,全景呈现制造业在结构转型中的挑战与破壁路径。

  海智在线创始人兼董事长佘莹在活动现场表示,改革开放已走过47年,回顾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由数百万家工厂构筑的供应链综合能力,但是我们的贸易能力和商务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提升空间,在更高维度的支撑体系上,如金融、物流、结算等,我们仍有很大的建设空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