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9日电(张践)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神州数码联合德勤中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发布《AI for Process企业级流程数智化变革》蓝皮书。神州数码首席信息官李晨龙系统的阐释了蓝皮书的理念、路径与实践,为企业迈入以AI为核心驱动的流程智能化时代提供完善的方法论与工具支撑。

李晨龙在演讲中指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如CRM、ERP、HR系统曾极大提高了业务标准化与运行效率。然而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加,企业流程被割裂于不同系统之间,形成数据孤岛,难以支撑当下对灵活响应与智能决策的需求,亟需AI进行智能升级。
他表示,当前大模型技术已在多个专业领域超越人类能力,但企业场景中的AI落地仍困难重重。通用大模型虽然强大,但缺乏企业特有的数据与专业知识积累。未来的企业AI应用须走向“通专融合”的路径,利用开源大模型与企业内部数据共建专业化智能体,实现低成本、高适配的AI应用体系。

如何构建企业的通专融合的模型,关键在于把握业务模式、技术范式与管理方法的交汇点——流程。李晨龙说:“当前AI仍停留在单点应用,尚未实现流程层面的重构与再造,而AI for Process正是以此为目标,推动企业实现全面感知、快速决策与持续优化。”
据悉,为了帮助企业系统性推进AI for Process的落地,神州数码基于大量实践提出“Twin-Drive双驱动模型”,即“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推进方法。
分享中,李晨龙借助神州数码的自身实践和医疗行业的客户案例充分解释了DT模型的应用方法及效果: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对LTC进行流程重塑,构建并快速部署多个AI智能体,智能体从创建到迭代周期从90天缩短至15天,实现跨模块协同与业务响应提速;同时,在某医药企业中,通过自底向上的方法挖掘法规收集流程中的“隐性操作链条”,部署智能体后每人每月节省2.2人天,显著提升流程效率与人力效能。

在业务模式和管理方法之外,企业流程的智能化还需要匹配技术范式作为支撑。李晨龙强调,当前企业流程承载在多个异构系统中,如同盲人摸象,难以形成整体感知。
为此,神州数码提出AI原生的企业数智化参考架构,帮助企业看到“一整头大象”, 其核心由两大平台构成:Agent中台与智能流程工作台。
Agent中台汇聚企业内外的系统、数据、知识和模型资源,通过统一调度与管理,解决智能体生产的复杂性。智能流程工作台则将L1-L5流程配置落地,实现流程执行与系统操作的一致性,并支持流程变更的灵活重构与数据积累。

李晨龙表示:“Agent中台和智能流程工作台作为AI for Process的两大利器,在绝大多数客户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使AI能力能够在企业流程中不断快速迭代,持续发挥价值。”
推进AI for Process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重构,更是一场深刻的组织与认知变革。李晨龙介绍,企业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发展,还需具备“AI就绪能力”,包括知识治理体系建设、组织流程重塑、复合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协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如何与AI共生,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晨龙总结道。
未来,神州数码将继续携手各界,推动AI for Process理念在更多场景和行业中落地,助力全球企业在智能化竞争中实现智能化跃升。(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