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6日电(记者 缪璐)在九永建筑内,一场悄然而深刻的变革正在上演。财务总监张苗苗坐在电脑屏幕面前,目光专注地查看项目资金流动情况。曾经,汇总这些项目部的报表需要耗费整整三天时间,财务人员日夜忙碌,在堆积如山的单据中艰难梳理数据。而如今,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只需短短十五分钟,一份精准、全面的报表便自动生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2022年,对于张苗苗来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她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导研发的“基于云计算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脱颖而出。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她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为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新的标杆。
记者: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独特之处,您如何看待这种特殊性呢?
张苗苗:建筑行业链条长、资金密集、项目分散,传统的分散核算模式容易出现标准不一、数据滞后、成本失控等问题。财务共享不是简单的“集中做账”,而是用统一规则把碎片化的业务数据沉淀为可分析、可预测的管理信息,让项目经理、采购、法务在同一语境下对话。
记者:您研发的“基于云计算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它的定位?
张苗苗:简单来说,“基于云计算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就像是一个搭建在云端的“数字指挥部”。它将分散于各地项目部的资金流、物流、票据流等关键信息实时整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在这个平台上,每一笔支出都能被精准追溯、科学预测和有效优化,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透明、高效。同时,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地域差异和行业特点,嵌入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材价格指数与税务预警阈值。一旦钢材、混凝土等主要建材价格波动超过警戒线,或者发票即将逾期,平台会立即通过短信、企业微信、钉钉三种渠道同步推送提醒信息,确保一线人员在信号最差的工地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规避风险。
记者:如果将这套方案推广到整个建筑行业,将会带来哪些增量价值呢?
张苗苗:在建筑行业中,大量中小建企并不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真正困扰他们的是缺乏“用得起”的实用工具。我们将公司验证过的标准、接口和算力进行精心打包,形成一套成熟的SaaS服务模式。企业只需像开通网银一样简单操作,即可轻松接入平台,既省去了自建系统所需的百万级投入,又能直接共享价格库、风险库与税务库等丰富资源,实现降本增效。
记者:在研发这套平台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难点呢?
张苗苗: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落地。一个系统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如果得不到一线同事的认可和积极使用,最终也只能成为摆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深入项目部进行蹲点调研。从打印机的摆放位置到单据的折叠方式,从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到操作人员的习惯偏好,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这些实际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并认真分析研究。然后,我们根据这些调研结果,将财务语言巧妙地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工地语言,编写成详细、实用的操作手册,让一线同事能够轻松上手使用。只有让财务工具真正贴合实际工作需求,才能激发大家的使用积极性,推动平台的顺利推广和应用。
记者:展望未来,您觉得财务共享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张苗苗:一是从“共享”走向“共创”。平台已接入银行、税务、供应链金融等外部系统,下一步将引入AI预测模型,对材料价格波动、业主回款节奏进行动态模拟,帮助项目经理提前调整采购和施工节奏。二是从“企业级”走向“行业级”。我们正在尝试与其他公司合作,降低他们的数字化门槛,让行业整体运行更健康。
采访结束时,张苗苗轻轻合上笔记本,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实时跳动的项目现金流曲线。她透露,下一个迭代版本将在优化后上线,新增的“碳排成本”模块正在紧张测试中。这是她为建筑企业绿色转型精心埋下的一颗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