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大学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 暨第十届“文学之夜”活动
2021年05月02日 19:0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日电 (陈妍  韩欣欣 许婧)4月30日晚,上海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暨第十届“文学之夜”活动在上海大学图书馆举行。

此次以“建党百年路·青年赤子心”为主题的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指导,上海大学文学院主办,组织人事部、宣传部、学工办(武装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部、招毕办、国际部、外联处、图书馆、基础教育集团、音乐学院等机关部处和兄弟院系给予大力支持。活动同步在线上开展图片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5万余人。

此次“文学之夜”特别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姜涛担任主讲嘉宾。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致辞时强调,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新起点,文学正焕发无限生机,中国青年应扛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奋斗。她指出,文学之光在上大从未熄灭,精神之火永续传承,上大文学一直演绎着与时俱进的华美乐章。在回顾“文学之夜”的精彩历程后,聂校长鼓励上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自觉高举先辈火炬,敢担当勇创新,敞开青春的胸怀,拥抱星辰大海,心系家国天下,用文学之光,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

青年朗诵《但悲不见九州同》打开了第一篇章。激昂振奋的朗读声将青年一代对祖国统一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勾起了全场浓浓的爱国情。接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姜涛发表主题为《五四时代的新诗与新文化》的演讲。他从胡适的《谈新诗》切入,他认为,新诗以其自身形式反映五四时代精神,并以闻一多和郭沫若为例,阐述五四时代精神的特征。最后,姜涛教授留下“当下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当下的新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启发青年学子思考。

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发表《为什么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的主题演讲。他从区域位置、城市级别、发展水平、对外贸易、文化传媒、阶级基础等角度解释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原因,并强调上海在建党历史的重要地位。他提到,青年学子应缅怀先烈,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

青鸟剧社用话剧的形式演绎红色情景剧《信仰的力量》,他们以精彩的表演回顾了蔡和森红色革命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随后,李佳书、李阅微、孙牵夕、徐潞同学带来主题为《从弄堂大学到红色学府》的主题演讲,号召上大学子弘扬上大红色精神,传承上大红色基因,在场观众深受感染。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作《从北大到上大——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熔炉》主题演讲。他结合历史背景,深刻阐释了“党的组织在北大和上大的发展过程、为什么上大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熔炉”两个问题,并通过邓中夏等革命先烈的真实经历,鼓励青年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奋勇前进。

互动交流环节,主持人、中文系钱文亮教授与三位嘉宾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访谈。在提问环节,三位青年学子踊跃提问,何建明副主席分享了自己对报告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看法,碎片化阅读时代,作家、传播者、读者都必须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他主张理想支撑信念,我们要付诸行动,不断战斗。张黎明院长指出,在与革命先辈及其后人的交流中,汲取到了巨大的能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长久地学习。姜涛老师以五四时期的学生社团为例,阐释了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他倡议年轻人到实践中创作文学,改造自己,帮助他人。几位嘉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活动最后,上海大学手语社带来了《我和我的祖国》手语表演。同学们对文学和对祖国的爱在指间跳动,有声的音乐配上无声的表演,让全场观众沉浸其中。(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