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解译沪上法院“智慧密码”,助力AI技术赋能司法
2023年09月11日 16:1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1日电(高越 胡海东 姚雨濛 刘琪暄 许婧)来自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关注“智能纪元”下科学技术与司法审判的融合问题,深入上海市各级、各类法院进行走访考察,探索上海智慧法院建设现状,明晰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与司法系统间的契合度,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对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关注和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担当。

法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徐汇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法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徐汇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2023年暑期,实践团队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选取上海市高院、区级人民法院和专业法院等三种类型法院深入开展实践调研。

团队成员参观上海金融法院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
团队成员参观上海金融法院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

  团队成员在徐汇法院、虹口法院、静安法院各区级法院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参观诉讼服务中心、数字化法庭等院内设施以及与一线实务人员的访谈,初次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给司法工作带来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在完成部分基层法院的调研后,实践团队又来到独具专业特色的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智慧传译等智能系统,积极回应了中小投资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境外市场主体参与中国金融司法提供便利,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国际影响力。

  团队指导老师史长青教授还带领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团队成员切身体会到智能化、规范化的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对司法的高效赋能,司法大数据平台的运用、数字法院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可接近、可视化的司法服务,有力地服务了中国式现代化治理。

  在整合前期访谈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实践团队总结出上海法院在体系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司法伦理建设三方面值得外省市推广、学习的特色经验,以及上海法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司法目前还存在的技术和伦理方面的问题。

罪名预测小程序运行图
罪名预测小程序运行图

  团队方面发现,在技术应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训练集需大量人工标注、数据集质量和可靠性较低、类案推送系统智能度不高、音字转换、OCR识别准确率不高、深度学习缺乏可解释性和透明度等问题,需要考虑使用半监督学习或无监督学习方法、充分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采用多语言或方言模型等方法解决。在司法伦理方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司法领域融合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司法人工智能功能异化的风险,可能导致司法固有属性被消解、司法伦理观念受到冲击、法官主体地位被削弱以及个人信息泄漏的问题。

  对此,实践团队提出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尊重司法的被动性和透明性、限制裁判文书司法大数据决策模型的应用、确定司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禁区等可行建议。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基于实践情况,结合专业所学,开发出罪名预测小程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