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27日电(殷立勤 施扬帆)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迭代升级的严峻形势,浦东公安分局临港高校派出所主动出击,打破传统“大水漫灌”式宣传模式,联合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反诈课程系统植入必修课教学体系,开创“警务实战案例进课堂、法治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全新范式,为守护高校新生群体筑牢“第一道防线”。
2月25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艳红副院长表示,“刷单返利”、“冒充客服”、“出借两卡”等诈骗方式,严重影响了学院学生的生活安全。基于此,学院同浦东公安分局临港高校派出所一起设计“反诈必修课进正课”方案,通过课时系统教学、高发骗局全解析,实现对学院学生的“入学即免疫”。
“同学,你的快递在运输中丢失,按流程需先支付50元保证金才能启动理赔……”课堂上,临港高校派出所副所长张华化身“诈骗话务员”给同学们分析案例。“这就是上周某学院学生差点中招的骗局!记住:凡主动赔偿却让你先交钱的,100%是诈骗!” 课堂上,张华不仅还原了诈骗分子的“话术剧本”,还展示了警方收缴的涉案学生银行卡、聊天记录截屏等物证。他用诈骗系列公式警醒学生:你以为的“帮忙”,可能是犯罪的开始。
课程教师刘画洁老师结合案例展开深度剖析:“出借银行卡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部分同学对法律认知的空白。本堂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法律解读—价值引导’的三阶教学法,将相关条款转化为具象化的行为准则,真正达到了在课堂上不断巩固、强化反诈意识的效果。”
“原来帮人刷单可能成为洗钱帮凶!”新生小王课后感叹。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处心理辅导老师秦向荣表示:“当看到学生自发制作‘防诈三不口诀’表情包在班级群传播时,我们确信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已见成效。”
此次活动相比以往的反诈讲座“应急药”式的速救,临港高校派出所志在打造“长效疫苗”,同上海海洋大学共同探寻,反诈课程与校内必修课的“捆绑式”合作,让反诈教育与学校课程同步,进一步深化警校合作机制建设,共同探寻校园反诈工作的新模式。同时,临港高校派出所的民警也呼吁广大师生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共同为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殷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