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8日电(李姝徵 朱佳杰)当“大使馆”来电盯上跨国婚姻,当事人陈女士因轻信了骗子的一句话,日夜兼程赶到了上海,苦苦寻觅那个不存在的假“警号”,心乱如麻之际,真民警提出的“三连问”撕开了骗局……近日,浦东警方成功劝阻一起电信网络诈骗。
2025年3月25日上午10时许,浦东公安分局指挥处信访办大厅内,一名神色慌张的女子引起了督察专员杨佩的注意。“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吗?”杨佩快步上前询问,得知眼前的陈女士来自江苏启东,来上海是为了寻找 “警方”报案,辗转来到了信访办。“你别急,现把情况说给我听听。”见陈女士情绪激动,杨佩先对其进行温言安抚,随后耐心聆听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陈女士在不久前接到了来自“大使馆”的跨国电话,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并办理了一张银行卡,而这张卡涉嫌一笔大额诈骗,因此要求她尽快前往上海找到警号“XXX888”的民警报案。这通电话让陈女士觉得心乱如麻,万一无法证明清白,出国签证受到影响,只怕是见不到国外的丈夫了!
“你应该是遇到骗子了。”窗口民警孙波在对陈女士的遭遇进行梳理分析后,当即给她下了一针“猛”药,指出陈女士很可能遭遇了一起“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这‘大使馆’的真伪你如何判断?”“民警办案怎么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这警号是真的吗?”面对杨佩的“三连问”,陈女士心里仿佛听到了“当啷”一声,随之冷静了半分,心中也有了怀疑的种子。“真的是骗子吗?”“是的!”
“你想想看,听到骗子说你的身份被冒用,你最担心的是不是签证的问题?”见陈女士点头,杨佩指出骗子正是利用她跨国婚姻的特殊情况,结合这份担心施骗,而骗子使用外语交流,更是大大增加了骗局的迷惑性。“但只要你冷静想想,这个骗局实则漏洞百出。” 随后,在确认陈女士并未转账后,杨佩针对诈骗分子所提供的信息,逐一指出了对方语言中的诸多矛盾点,从大使馆身份信息的确认、公安机关案件侦办的流程、警方身份信息的核实等多角度向陈女士深入剖析该类型的诈骗手段和典型案例,让其彻底醒悟。
经过民警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阻,最终陈女士打消了转账念头,在和远在国外的丈夫视频通话报平安后,对民警的及时劝阻表达了谢意。
警方提示:不轻易向陌生来电提供个人信息。大使馆不会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当事人涉及银行卡诈骗或刑事案件,也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进一步联系。如遇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