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看浦东民警如何炼成守护“真经”
2025年10月03日 10:4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3日电(李姝徵 赵隽)浦东公安亦涌现出了一批民警,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是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守护“真经”。

  社区“显眼包”张伟峰:用“镜头”敲开千万家门

  2020年,罗山新村派出所民警张伟峰从治安岗位转到了社区。从雷厉风行破案到家长里短处理,这次转岗,就像一脚从油门踩到了刹车,充满了“水土不服”。作为新任社区民警,他怀揣着一腔热血,试图用最“笨”也最真诚的方式——上门走访,来敲开社区工作的大门。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两记“闷棍”。白天,敲开的门后大多是赋闲在家的老人,而社区里占大头的中青年人群早已融入城市的朝九晚五,一面难见;而他对着老百姓一遍遍讲着宽泛的宣传语句,大家根本提不起兴趣,心里的距离一点没拉近。“人没认全,话没讲透”,张伟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既然传统的路走不通,何不另辟蹊径?张伟峰想起自己过去在治安岗位上,打击办理的那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子,受害人是辖区居民,作案手法“接地气”,远比网络上的故事更具警示性,简直就是现成的最佳剧本。于是,他开始自编自导自演,和同事一起用手机拍下了一系列“土味”十足却干货满满的反诈宣传微视频,生动直观地还原了这些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案例。果不其然,当视频在小区业主群里传开,效果立竿见影。“这不就是我们小区的张警官吗?”“哈哈,这个演得太像了!”……一时间,张伟峰成了社区里的“显眼包”。他再次上门,迎接他的不再是戒备和疏离,而是诸如“张导,下部短片什么时候更新?”的亲切问候,老百姓遇到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他这个“网红”警察。这块由张伟峰亲手锻造的“敲门砖”,敲开了千家万户紧闭的门,也敲开了融入社区的坚冰。

  反诈“咖啡师”陆学渊:在虚拟数据中“萃取”真相

  对于浦东反诈中心研判打击大队副队长陆学渊来说,案件就像是未经烘焙的生豆,而他就是那个寻觅最佳风味的反诈“咖啡师”。生活中的他,酷爱手冲咖啡,每一种豆子,从产地、海拔到处理法,都有其独特的脾性,需要用不同的冲煮手法去激发其深藏的灵魂。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被他无缝衔接到了侦查办案的工作中。在他看来,每一宗诈骗案,都如同一款风味独特的咖啡豆,梳理线索和数据的过程就像了解豆子的脾性,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信息才能用最适配的手法去“萃取”真相。特别是在诈骗手段日益复杂、向非接触式演变的当今,这就像是遇到了一批前所未见的新品种豆子,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前不久,反诈中心接到了一起案子:一名年轻人在网上买卖游戏账号时被骗。小众的聊天软件、匿名的游戏ID、虚拟的账号信息……无一不增加了破案的难度。案子到了陆学渊手上,他却像发现了一款新品咖啡豆一样兴奋。他将那些零散的数字ID在不同平台间进行碰撞比对,分析聊天记录中的用词习惯,追踪资金流向的微弱痕迹……经过数个昼夜的“精细研磨”,他终于从海量的数据迷雾中“萃取”出了嫌疑人的真实坐标,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纠纷“解题人”黄泳:用逻辑重构“人情天平”

  三林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主任黄泳是个逻辑推理迷。在他的世界里,工作与爱好早已融为一体。每一件纠纷,都是一道逻辑严密的谜题,调解的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他享受抽丝剥茧,从看似混乱的“题干”中,找到矛盾的“题眼”,最终给出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优解”。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近年来“题库”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当“00后”开始成为纠纷的主角,许多“新题型”让这位老“解题人”也感到了挑战。

  近日,黄泳就遇到了一道“超纲题”:一名“00后”女孩因为痴迷二次元文化,购买了大量周边产品来装饰自己的“痛包”,结果与父母发生了矛盾。父母认为她“不务正业、胡乱花钱”,女孩则觉得“这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同时也是她的兴趣爱好”,两代人之间互不理解、情绪激动,难以达成一致。在调解之初,由于黄泳对“痛包”不甚了解,让女孩同黄泳之间也感受到了年代的隔阂,难以打开心扉真诚交流,“解题”思路一度停滞下来。第一次调解不成,黄泳默默上网搜索、咨询周边年轻同事,尝试融入了解“00后”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当他再次面对纠纷双方,已然成为了一名“翻译官”。一方面,他向女孩父母解释,“痛包”其实就像他们年轻时候的集邮、追星,是孩子的一种情感表达和社交方式;另一方面,他向女孩建议,要找到兴趣爱好和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不能过于沉迷。通过这种换位思考,将两代人之间断裂的沟通桥梁重新连接,一场家庭纠纷就此平息。

  马路“活地图”季鑫宇:用双脚丈量“生命通道”

  身为交管支队二大队的民警,季鑫宇的日常是与车流和道路打交道。对他来说,城市不只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更是一张由美食、风景和人情味交织的“地图”。他热爱健身,更热爱美食,最大的爱好便是在工作之余,用跑步的方式穿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打卡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美食店铺。久而久之,那些导航软件上尚未更新的捷径、正在施工的临时改道、高峰期车流的微妙变化,全都刻进了他的脑海里,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辖区“活地图”。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挽救生命的力量。

  那是一个早高峰,交管支队接到群众求助报警,一名儿童突发昏迷,继续送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救治,但早高峰期间多条道路车流缓行,家属无法快速前往医院。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指令的季鑫宇没有丝毫犹豫,跨上警用摩托为家属车辆开道指路。辖区的地图在他脑中浮现,一条“最优路径”逐渐清晰。他像一柄利刃,引领着家属车辆在车流中一路疾驰,每一个转弯,每一次并线,都精准得像是提前演练过。原本预计要至少半小时的车程,硬生生被他压缩到了9分钟,为抢救孩子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孩子最终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