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4日电(李姝徵 胡美琳 何瑞鹏)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制造强国、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更有力地护航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建设,今天(10月24日)上午,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崇明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服务保障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建设总体情况和典型案例。
崇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单丹,崇明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韩啸,崇明区人民法院长兴人民法庭庭长王秋红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崇明区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瑞鹏主持。
本场发布会是上海法院“促公正 作表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之一。
坚持多措并举,做实服务保障
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发展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崇明区人民法院聚焦长兴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持续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努力为长兴岛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和服务。
一是精准司法护航,维护产业发展。重拳打击诈骗等侵害船舶产业链安全的犯罪行为,守护产业安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创新“跨院联动+一揽子解纷”机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府院联动,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促进市场活跃度,释放发展新动能。
二是织密服务网络,延伸司法触角。推出服务保障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建设十条举措,做深做实司法服务保障工作。设立驻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设置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法治观察点,持续深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线上依托在线诉讼服务推动“一键解纷”,降低企业诉讼成本;线下通过上门服务、预约开庭、联动调解等,提升诉讼便捷度。
三是深耕基层治理,擦亮法治品牌。驻地人民法庭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将司法服务融入涉船企业治理。联动司法所、派出所、平安办等构建“庭所共建”机制,有力化解矛盾纠纷。依托船企选派的“第二书记”嵌入治理网格,源头预防涉企纠纷。创新“巡回审判进车间”模式,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现代化造船基地焕发新动能。
发布典型案例,护航海装产业
本次发布会上,崇明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实践,选取10个涉船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涵盖诈骗犯罪、房屋租赁、承揽合同、劳动争议、公司强制清算、建设工程施工、特种材料买卖等领域。这些案例既反映出涉船案件的主要类型,又体现企业治理、合同履行等方面的问题,为涉船企业及劳动者防范风险提供一定的指引。
例如,在一起涉船企责任保险合同纠纷案中,面对雇主责任险理赔中用人单位形式上不一致的情况,人民法院回归雇佣关系本质,通过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等核心证据综合认定雇佣关系。该案也督促保险公司理赔时应当实际审查,避免不合理的拒赔,对保障雇主合法权益、规范雇主责任险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又如,在一起申请执行劳动仲裁纠纷案中,被执行船企自动履行完毕给付义务后,因执行案件信息公开陷入经营发展困境,人民法院充分考虑被执行企业的履行行为,依法通过“屏蔽信息+出具证明”助力企业实现信用修复,护航企业发展。
今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司法服务保障应当积极融入党中央关于制造强国、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紧跟市委市政府对长兴岛产业发展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
下一步,崇明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找准司法服务保障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建设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