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2021年诺奖带给我们什么?墨子沙龙邀专家畅谈“无所不在的诺贝尔奖”
2021年10月31日 14:4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31日电(林梅 郑莹莹)在科学界,有人戏称诺贝尔奖为“炸药奖”,这一方面是源于诺贝尔本人在炸药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获奖成果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界对它的热烈讨论。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说起诺贝尔奖,大多数人除了在朋友圈看看热闹之外,并不能理解其中科学的高深。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这些成果,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日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赵纯教授、康彦彪教授和来自复旦大学的唐逸泉教授来到墨子沙龙,用他们各自的专业眼光,带听众一起领略今年的诺奖成果如何推动文明进步,诺奖故事又带来哪些启发。本次活动由墨子沙龙的老朋友——中国科大的蔡一夫教授主持。

  地球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都处于这个系统里面,最后都会去影响地球的气候。在亚马逊的雨林当中,蝴蝶它扇动了一下翅膀,可能在我们北京的上空就会下一场雨。”蝴蝶效应通俗地描述了这种系统的复杂性。

  “虽然在微观尺度,混沌效应的确存在,但当我们考虑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大尺度问题时,混沌效应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就可以被视为噪音涨落而忽略掉,从而得到确定性的结论。因此,我们不仅能够预测全球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宏观行为,甚至还可以评估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赵纯老师对此次诺奖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其实,诺奖对气候和环境的关注已经不是第一次,臭氧的形成和分解、气候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曾被诺奖所“青睐”,可见,人和环境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在大力实施的“双碳”战略,也正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人类命运的担当。在赵纯老师看来,有了科学的预测方法还不够,大到国家战略、小到日常生活,我们如何去应对气候变化、能否把对气候的关切变成我们的实际行动,才是这些研究最终的意义。

  今年,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 )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因开发了一种新的、独创的分子构建工具——不对称有机催化,而摘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康彦彪教授看来,今天我们谈到不对成有机催化的时候,除了应当致敬两位此次获奖的科学家,也不应当遗忘在这个领域其它作出开创性工作的各国科学家。比如,匈牙利的科学家Z. G. Hajos,曾经于1970年,在他的专利里,报道了第一例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对于基础研究来说,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首创的人,即便是像牛顿这样的伟人,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很多人都是川菜的拥趸,其实,之所以迷恋辣味,是迷恋辣椒带来的痛感,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就与辣椒带来的痛感有关。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其中,David Julius利用辣椒素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上对热做出反应的感受器。Ardem Patapoutian利用压力敏感细胞发现了一种对皮肤和内部器官的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新型感受器。

  唐逸泉教授说,穿越时空的呼应,也许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比如,本体感觉这个概念,是193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爵士在他的经典神经科学专著“The Integrative A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1906)”中首次提出的。

  最后的圆桌环节,主持人和三位嘉宾一起,与现场观众就诺奖成果进行互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