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交大师生“云”诵读追寻红色初心
2022年04月23日 17:4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3日电(许婧)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开展《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云上”诵读活动,共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此书于4月刚刚获评“新华荐书2021年度十大好书”,是上海交通大学著名党史、军史专家,人文学院历史系刘统教授继2019年推出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战上海》之后,又奉献的一部既具历史感又有时代感的力作。

  《火种》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前三十年的风云激荡,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的创业之艰难与革命新航程的来之不易及其伟大成就。刘统教授独具特色的著史方式给予研究者以启示——在当下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此外,《火种》一书还荣获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20年度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2020春风悦读榜经典悦读奖”以及入选2022年伦敦书展“走出去”百种重点书潜力书等奖项。

  人文学院师生“云上”诵读活动

  100年前,“中国该向何处去”的疑问萦绕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头。彼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火种》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现共产党人艰苦探索、逆境成长的奋斗历程,以宏大史观配以全景式叙事方法,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讲清党在生死关头将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红色火种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天,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聚集在这里,秘密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年开会的人可能没有想到,他们做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交大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的讲述开启了此次诵读活动,本硕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教师、科研工作者、党政工作者和一线思政教师,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讲述了书中20世纪初中国非凡的寻路历程,探寻百年大党依旧散发着巨大活力的原因。

  “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人文学院2019级硕士生苏晨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演绎,“声”动人心地再现方志敏这位革命志士的忠贞形象。“没有前人的探索和牺牲,就没有后人的胜利和成功。每一个为此奋斗过的先驱,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仰。”在《火种》一书的结语中,刘统如是写道。这短短的话语中,浓缩了所有参与活动的师生对当下党史故事讲述时追根溯源、温故知新的无限期许。那个风起云涌的英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使命永远是他们坚持走下去的希望,那颗带有理想的火种熊熊燃烧,经久不灭。

  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终究能够发展壮大?为什么在腥风血雨中能够绝境重生?为什么历经苦难还能淬火成钢?这些追问,在师生一次次接受思想上的洗礼、一次次聆听那些血与火的生死故事时,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刘统在书中采用了丰富的原始档案,视角独特,以小见大,还原诸多历史细节。尤其是运用了近年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单位赴海外采集的新史料,如从俄文和日文档案翻译出版的《中共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中共建党前后革命活动留日档案选编》等资料集。刘统不仅研读史料勾勒文字,而且通过寻访、游历来触摸历史遗迹、考辨史料,力图回到历史场景,感受历史真实氛围。他“从浏阳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初出茅庐险些送命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共产党人的‘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福建上杭苏家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感受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通过秉承古代史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方式,赋予了《火种》以历史现场感。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