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6日电(记者陈静) 来自上海商学院的一群青年学子组成“沪上红迹”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暑期活跃于上海的红色地标与街巷间,以实际行动诠释“知行合一”的真谛。
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传承了革命斗争、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革命历史,是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动力。。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当前红色文旅的发展脚步,青年学生该从何探索?如何以青年力量去促进城市红色文化的发展?
经过多次精心策划的调研与详尽的数据收集,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剖析上海红色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创新性提出发展策略,希望为红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通过与专业指导老师的深入探讨,在百代小楼、上海工匠馆等红色场馆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问卷发放等形式,在上海十余处红色点位对游客、场馆志愿者等员展开广泛的调研,以此为基础对于上海红色文旅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刻的优化和设计,完成了近2万字的《上海市红色文化旅游优化路径研究方案》的撰写。
在IPA分析方面,鲁艳和屈天姿发现游客普遍对于红色旅游有较高的期盼,服务对于游客而言是满意度的重要一环;游客对于场馆所能提供的“讲解、咨询、人员及相关线路”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场馆是否具备主题丰富的教育体验活动和红色文化主题体验活动呈现高重要性及高表现性。他们认为,在对上海红色文化场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应抓准游客需求,以高标准的服务及生动的呈现方式吸引游客。
面对红色文旅发展的新机遇,“沪上红迹”团队展现出了青年学子的创新力。他们运用ArcMap等专业研究工具,基于POI空间集中度分析,整理出2021版上海红色文化地图中共372处红色点位,对上海市红色场馆进行密度分析,绘制出上海市文旅分布图,直观呈现空间布局,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基于前期丰厚的调研成果,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后续的实践安排,社会实践团队设计了特色红色文旅线路,同时对上海市各区的更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整理成册,编制出近60页的《上海市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册》,从宏观规划到微观体验,实现了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
团队成员还通过创新“红色+”与文旅、教育、演艺融合的新形态,进一步展示了红色文化的魅力。由李嘉亦带领的“足迹映辉煌”实践组通过在上海邮政博物馆、外白渡桥、申达大厦、海关大楼录制宣讲视频,介绍建筑背后的历史事件,向人们普及这段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据悉,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还通过撰写红色情景剧《战上海》剧本,希望通过演艺的方式带动青年群体的情感,刺激游客思考现实,在后期也将尝试将设计予以落实,真正以演绎形式传播和发扬红色文化。
红色,不仅回荡在时空的长河中,更激荡在时代的传承中。只有让红色资源“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才能进一步汇聚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红色文化是先辈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需要我们每位热爱祖国的热血青年们担当起责任,将革命先辈们担当责任,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张琬若说。在“沪上红迹”项目的推动下,上海商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担当与使命。他们正以青春之名,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红色华章。未来实践团队也将持续探究与宣传,形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