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外贤达学院二十载庆生:硕果累累、未来可期
2024年10月30日 22:2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30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30日获悉,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建校2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希望上外贤达学院以建校20周年为新的起点,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努力培育更多高水平应用技能型人才。

  为上外贤达学院的创办、建设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教育界的泰斗王生洪、戴炜栋获颁“卓越功勋奖”。顾红亮表示,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上外贤达学院的建设发展。

  上外贤达学院主动服务上海,特别是崇明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市崇明区副区长施蕾代表崇明区政府向上外贤达学院2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他期待着上外贤达学院继续坚持特色办学,与崇明区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成果转化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上外贤达学院是崇明区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在崇明建设新校区以来,双方在教学、科研、学生实践等多个领域构建了长期友好合作机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施蕾表示,崇明区将继续支持好学校建设和未来发展,打造校地融合、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上外贤达学院校长郑方贤指出,20年奋斗,坚持特色办学,沧桑与凯歌同奏。上外贤达学院从虹口校区29亩土地扩大至崇明校区500亩,从办学之初仅在上海招收10个本科专业发展到今天,拥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万余名学生、千余名教职工在校学习和工作。

  20年耕耘,坚持内涵发展,风雨与硕果同行。上外贤达学院聚力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学术研究及增强创新能力。2022年,上外贤达学院获批上海市学位办拟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提早培育项目,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指明了目标和路径。

  郑方贤表示,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上外贤达学院始终秉承“贤者惟德,达者善事”的校训精神,紧紧围绕“具有高尚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追求卓越。建设以外国语言文学、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优势学科,以艺术设计学为特色学科,法学、教育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年校庆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外贤达学院将不断总结经验、传承精华、整合特色,把学校办成“学生成才、家长放心、校友骄傲、社会满意”的高质量民办高校。

  海外合作院校的代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代表 Dr.Graham Wise 回顾了上外贤达学院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之间的合作历程,期待着双方在学生和学术交流方面创造新的机会,并在未来继续加强合作关系。 

  上外贤达学院董事长鲍贤嗣指出,上外贤达学院始终坚持非营利性办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过去二十年里,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校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外交、外贸、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多年来,上外贤达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人格品质、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能力尤其是外语应用能力、信息化素养等方面备受用人单位认可与好评。近年来,学校平均每年有16%左右的学生赴海外名校续硕。

  鲍贤嗣指出,学校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还要思考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如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及愿景和实施需要更加清晰,必须深入进行对学术的思考、对教学的检视、对管理的反思。

  在20周年校庆之际,上外贤达学院迎来了“新文科实验教学中心”揭牌。“新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成,标志着上外贤达学院在文科教育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上外贤达学院执行董事长李进共同为中心的落成揭牌。

  校庆期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陆续举办。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原书记陈克宏专程来校参加《时光镌贤达 廿年筑华章》上外贤达学院20周年校庆主题展。参观主题展后,他表示,上外贤达学院建校20年来硕果累累,未来可期。同时,他指出,教育需要开放,学校要对接社会,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升学、高质量发展。(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