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步入AI生成艺术时代 2024浦江创新论坛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
2024年11月03日 14:0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3日电(许婧)以“步入AI生成艺术时代”为主题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2日在上海大学交流展示中心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指出,交叉科学研究是解决当前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径。上海大学是中国最早开设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在电影理论、技术研发及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学科优势。上海大学围绕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要求,把握交叉科学的发展趋势,在学校推进交叉融合创新的“五五战略”中设立“艺术技术”阵地,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促进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艺术理论和艺术表达的持续创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表示,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每一次飞跃都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这些科技创新也是学科交叉、交叉科学的过程。本次论坛以“步入AI生成艺术时代”为主题,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对于激发创作灵感和技术思考,共同为艺术与技术融合发展的未来出谋划策具有重要价值。

  浦江创新论坛程序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指出,上海一直高度重视交叉科学发展,结合上海资源禀赋,扫描、筛选、凝练前沿交叉技术领域。本次论坛有助于专家学者共话科技前沿、把握跨学科创新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汇聚创新思想,共商合作共赢、共享创新智慧、共谋未来蓝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处处长范仁华认为,交叉科学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路径。上海大学是我市高校中学科专业最多、在校生数量最多的大学,在社会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世界史、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具有率先开展交叉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条件。上海大学发起、主办浦江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对于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发表《构建我国自主人工智能生态,赋能AI时代的艺术创作》主旨报告,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清华大学自研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未来思考、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的思考四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

  倍视传媒(Base Me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 Bremble作《影视视效中的AI:一种实用的创作方式》的主旨报告,围绕倍视传媒的影视创作案例、内容创作中的AI应用场景、AI工具应用的挑战等方面分享了独到见解。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发表《高新科技赋能下电影工业发展的“热运行”与“冷思考”》主旨报告,认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是中国电影工业发展最关键的三个趋势性判断。

  主题演讲环节,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教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处副处长王萃,分别作《Generating Our Digital Future, One Block at a Time》《面向影视媒体的NeRF与3D Gaussian Splatting技术》《AI服务电影创新升级》报告。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在2024会议季特设“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并授权上海大学主办,体现了对交叉学科领域的重视和对上海大学的大力支持。上海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交叉融合创新的“五五战略”,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为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