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E9+管理学创新发展联盟”在同济大学成立
2024年12月31日 09:4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31日电(许婧)经济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大会28日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与海内外优秀校友代表以及10余所兄弟院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学院40岁生日送上美好祝福,共话新时代经济与管理学科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应邀作主旨报告。上海市法学会会长、上海市原副市长姜平,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周箴,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孙建平,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雷星晖等出席。

  会上,汇集了卓越大学联盟高校管理学科力量的“E9+管理学创新发展联盟”成立。联盟将围绕探索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管理和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管理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海外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在我国卓越工科大学中建设更具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创新机制,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10个联盟成员单位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按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排序)。

  杨善林院士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报告中,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基本认知、发展愿景和战略思维。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的发展愿景已经绘就,实现这一伟大的时代工程,要有战略性思维的指引。为高质量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必须要同时拥有科学家思维、企业家思维、教育家思维、政治家思维,这四大思维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最终目标的实现。

  朱合华院士在题为《智慧工程系统理论体系与应用》的报告中,对“智慧”等建设理念的内涵进行诠释,提出了“智慧工程系统”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团队在智慧隧道、智慧城市交通方面的应用案例。他表示,智慧工程系统具备“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品质,是人类思想与行为特征的集中映射,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类教育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开办此类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与商学院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建院40年来,学院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以服务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汇集了以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步发展成为覆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的国际化、研究型院校。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项目管理协会全球认证中心(PMI-GAC)等国内外权威认证。

  站在新起点,学院正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平台搭建等方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深入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新质生产力,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济新篇章贡献经管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