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高校附属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共识》(简称《共识》)16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发布。
该《共识》突出了学生、医生、教师三大群体的特征性和差异性,创新构建适宜高校附属医院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相结合的全链条等,填补了高校附属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白。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联合全国5所高校及28家附属医院,共计50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结合高校附属医院工作实际,共同撰写了《共识》。在当日举行的通气会上,《共识》的顺利发布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共识》完整内容已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临床医学》上刊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指出,通过充分汲取医学史、校史、院史和学科发展史中的人文精神力量,将医院历史、红医文化、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医德医风等多种元素融入到附属医院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促进医院文化基因薪火相传。
据介绍,该《共识》旨在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党建、文化、实践等多个维度,汇聚队伍、资源、平台三大教育要素,发挥课堂、医院、社会三个环境的协同育人功能,建立健全“保障措施+评价体系+奖惩制度”的保障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创新型教育实践模式构筑具有医学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健康中国建设任务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一级巡视员郑锦当日表示,《共识》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高校附属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路和举措,这些内容为高校附属医院日后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表示,医院统筹育人资源,创新性地参考临床科研MDT(多学科会诊)模式,组建思政教育MDT团队,实现了思政资源的破壁协同;如今,又将思政教育实践经验融入《共识》,形成了独特的思政教育模式。她希望,未来,高校附属医院思政教育工作可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培养更多仁心仁术的苍生大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顾宇翔指出,构建医教协同、校院联动、医文融合的育人体系,不仅是当下的迫切需求,更是医学教育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希望通过党建引领、借助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可以进一步助推教师发展成长、助力优秀医学人才培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