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区域交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区域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论坛在沪举行
2025年01月22日 14:2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2日电(许婧)以“创新驱动,协同融合,打造区域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区域交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区域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论坛近日在上海大学举行。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历史性成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网络等跨区域交通设施加速完善,有效缩小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提升了区域经济协作效率,交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和国土空间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引。

  聂清指出,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在区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背景下对区域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助力我国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与实践迈向新高度。 本次会议也是2024年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延续与深化。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携手并肩,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区域交通运输经济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孙久文在致辞中指出,区域交通运输经济作为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对国民经济战略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为交通运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带来了新挑战。

  他指出,区域交通经济专业委员会将继续聚焦中国特色的区域交通运输现代化,积极探索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路径,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长沙理工大学卢毅教授分享了《以湘桂运河为契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湖南主通道、主枢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分享了《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分享了《长三角交通设施与区域一体化互动关系之管见》,江苏师范大学沈正平教授分享了《“沿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徐州市交控集团为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邓宏兵教授分享了《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低空经济与航空公交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民航大学李晓津教授分享了《低空经济社会贡献测度方法研究:以江苏为例》,浙江理工大学陈斐教授分享了《高铁发展对长三角多极空间组织演化的影响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吴伟教授分享了《创新驱动下的山地城市智能交通控制与区域协同融合》,长沙理工大学周正祥教授分享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研究》,云南大学梁双陆教授分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我国边疆地区增长中心形成》,长沙理工大学唐文彬教授分享了《TOD 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域活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计量大学王卫东教授分享了《浙江低空经济发展调查与分析》。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角度新颖、内容丰富、顶天立地,很有启发意义,得到与会师生与企业代表的一致好评。

  在本次会议期间,组织方还安排了圆桌论坛与学科发展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及企业代表还就交通强国与区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战略、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著撰写与论文发表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形成了很多共识。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海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亮在闭幕式环节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系统总结,期待所有与会者今后能够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地理与区域交通运输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绿色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