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校企携手开展大模型技术实训
2025年01月25日 23:0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5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上海电力大学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人工智能微专业成功开展第二阶段课程信创大模型产教融合实训课程。此次课程基于与企业共建的“面向智慧能源的人工智能全栈实践教学平台”,邀请到企业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技术专家与工程师授课。

  “面向智慧能源的人工智能全栈实践教学平台”围绕人工智能数据基座和电力行业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旨在构建能源电力数字化、智能化人才培养的智能基座,打造落地于基础、专业及创新三个不同级别的电力人工智能专业群的软硬件融合的国产AI全栈技术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和实训资源,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

  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41名人工智能微专业学生、近30名教师与30余名研究生,共100余人在线上共同参加了此次学习。

  课程延续第一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小班化实验实训、课程与认证结合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并在第一阶段课程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模式创新,课程由一周集中学习拓展到大模型实战营竞赛长周期学习。

  学生们通过此阶段集中产教融合课程教学,不仅学习并实践了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大模型技术,学会使用国产化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平台,而且初步尝试了AI在输电线路巡检等能源电力场景的应用。

  在开班仪式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传林、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产业专家等出席。企业方面表示,大模型技术在实现变电站远程智能巡检、电网调度智能在线决策以及智能知识管理等电力行业各场景智能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他通过几个大模型应用落地典型案例展现了大模型产业应用现状。

  来自企业的丁来平详细介绍了企业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中的高效性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MindSpore的典型算法和训练推理流程及生态进展。他通过生动的应用案例激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技术专家刘雪峰从输电巡检需求及发展趋势、输电智能巡检解决方案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据悉,输电智能化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与支撑,刘雪峰首先详细分析了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的必要性;接着展示了企业输电智能巡检解决方案,包括输电智能智能巡检方案架构,具备无线无电、无光、无人工运维“四无”设计理念的高集成产品解决方案,由无人机巡检系统与生态摄像机网络系统形成的空地一体化方案,以及支撑输电智能云端AI训练与推理的输电智能运检管控平台。最后,他介绍了企业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结合视频图像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对巡检中记录的红外光谱、可见光图片、音频文件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自行判断,具备远程自动巡视、自动识别、智能预警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技术运营专家闻星讲授“书生大模型实战营—上海电力大学专属先导课”,该课程致力于加深学生对大模型的了解、提升同学们在昇腾大模型开发、训练和部署方面的专业能力。课程内容围绕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大模型展开,包括大模型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简述,书生大模型产品、开源模型及其开源工具链简介,书生大模型实战营内容概览(部署、微调、测评及Agent),往届书生大模型实战营优秀项目介绍等。

  据悉,本次课程创新地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产教融合实战营模式,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全体人工智能微专业学生报名参加了“书生大模型实战营春节卷王班”,将通过在线自学的形式在2个月内完成书生大模型实战营学习。“书生大模型实战营”由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主办,包含前沿优质、丰富全面的大模型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大模型微调、评测、部署及Multi-Agent,带领学员在昇腾NPU计算卡上部署和微调书生系列基础模型。在实战营表现优异的学员将获得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颁发的优秀学员证书。

  “上电-临港人工智能学院”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与实践,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引入多个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将教学、实践、创新、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产-学-研-用-教”一体化的教学创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方式,对我校在能源电力数智化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突出的推动作用。

  2024年6月,“上电-临港人工智能学院”首期面向人工智能专业群招生人工智能微专业,微专业以其学习方式灵活、学制短、内容新颖等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学校“双碳”背景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培养。2024年11月,人工智能学院通过上海高校重点现代产业学院验收,正式立项上海高校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本次人工智能微专业二阶段信创大模型产业实训课程进一步实施“课-赛-践-证”深度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旨在培养同学们在人工智能前沿大模型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会把课程中学到前沿技术运用于2025年度“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中。

  据悉,未来,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将进一步聚焦“AI+能源电力”产业领域,深化能源电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更好地服务能源电力产业数智化转型与发展。(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