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AI如何赋能高等教育 ?“统一教学”变“千人千面” “师/生/机”深度交互
2025年03月31日 18:4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教育数字化浪潮之下,AI被引入上海的高校,为传统教学带来了全新变革。

  记者31日走访上海商学院,该校以“AI+教育”为核心引擎,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商务信息学院刘攀教授负责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课程探索运用AI技术,拓展与行业真实场景的结合,构建更丰富的跨专业数据分析任务,探索运用大模型实现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演化,深化“课程思政+项目化教学+智能技术”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在AI赋能之前,这还是一门典型的工具型课程,侧重于技术传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刘攀教授对记者说,“过去,在这门课中,学生学习相对被动,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随着“AI赋能教育”,这门课程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借助AI助教、智能推荐系统和学习画像等先进功能,实现了从“统一教学”向“千人千面”精准教学的华丽转身。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AI系统不仅能够自动批改作业,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针对薄弱环节提供精准学习建议,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反馈速度。

  在教学模式上,《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课程以“真实问题+AI工具”为驱动,引入探究式教学理念。学生围绕城市交通预测、电商用户画像、情绪分析等丰富多样的主题,自主完成选题、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和分析报告撰写。在一次“社交网络热点事件分析”项目中,学生运用AI工具完成数据抓取与聚类分析后,还主动思考算法偏见对结论解释的影响,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该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巧妙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强化数据伦理与社会责任教育。比如:在数据案例选择和分析导向方面,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文明等领域的责任与影响。2021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冯喆昊感慨:“以前处理数据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现在会思考数据背后的人、社会和选择,感觉这门课变得更有温度了,而我也成为这场技术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上海商学院在AI赋能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目前已建成8个“AI+专业”,并首批建设了14门“AI+课程”。依托智慧树、超星和雨课堂等平台,深度整合DeepSeek大模型等AI技术与商科教育,推动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结果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晓峰对AI赋能教学充满信心,并表示:“AI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让教学更加个性化、高效化。像《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课程这样的成功案例,为学校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AI+’交叉融合,探索更多智慧育人场景,培养更多的‘精专业、懂AI、能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

  据悉,学校积极升级实验室硬件设施,目前已完成公共计算机实验室DeepSeek-R1-7b模型布置,计划启动第二次大规模电脑更新,全面推动实验室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升级,为AI教学提供坚实保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