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高校产教深度融合 “四维”赋能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
2025年04月11日 20:3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1日电(记者 陈静)在经济全球化与数字经济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商业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

  记者11日获悉,上海商学院积极应变,秉持“以商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从传统的学科导向主动迈向产业需求导向,以需求导向、协同创新、实践赋能、教材升级四个维度,全方位探索构建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新学期伊始,上海商学院零售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物流管理等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的大三学子走出校园,深入锦江国际集团、京东、顺丰、山姆会员超市、海之花等行业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精准定位专业布局,锚定产业发展坐标

    当今时代,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设置必须紧跟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产业升级的步伐。上海商学院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围绕零售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经济、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领域,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应用型商科专业集群。 

 

 

  为进一步凸显特色专业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学校大力推进微专业建设。2024年末,上海商学院携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在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设“葡萄酒的商业洞察”微专业。该微专业在全国率先整合多领域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学习路径。首期推出的 6 门课程涵盖葡萄酒品鉴、数字营销、酒庄文化、全球创业和文旅商业调研等内容,搭建起通往行业前沿的桥梁。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还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其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

   此外,为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学校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以市场反馈为核心的专业预警与退出动态机制。全面评估专业发展前景,对招生、就业表现不佳的专业及时调整,推动预警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专业吸引力。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

协同创新深化合作,搭建多元育人桥梁

  精准的专业布局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而协同创新为人才成长拓展空间。基于应用型商科专业集群建设,锦江集团与上海商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双方联合开发实践课程,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确保学生所学契合行业实际需求。

  从大一开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有机会深入锦江旗下各品牌酒店一线岗位实习。学校与酒店联合备课,学生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学习,直接接触前沿服务标准与流程,学习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组建的锦江特色班,配备校园和行业双导师,为企业储备定制化后备人才。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丰富了学生实践经验,实现学院教学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学校深入推进 “行业专家进课堂”“名师名家进课堂” 项目,邀请企业资深人士走进校园。在《特许经营实务》课堂上,来伊份副总裁赵汉利分享丰富的行业一线经验和独到见解。同学们通过学习来伊份的发展历程以及直营与加盟模式的策略,加深了对特许经营概念和不同模式特点的理解。该项目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行业前沿知识和真实案例,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校多元育人体系建设。

  协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而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上海商学院积极响应《上海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传承产学合作教育传统,创新构建 “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 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从第5学期开始,学生进入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实习交替进行的阶段,校外集中实习时长不少于8周。这种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杜湘文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触颇深。大三时,她经老师推荐,进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实习,负责农产品常规理化指标和重金属检测工作。谈及这段实习经历,杜湘文说:“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使用大型仪器,培养了科研思维,掌握了规范化实验操作,还了解了食品从采样到制样再到检测分析的全流程。这些经历对我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践赋能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校企 “3-3-3”联合授课机制,校内教师、企业导师、校企共同授课的课时各占1/3。2025年,学校培育了首批产教融合示范课程,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储艳洁的《商用空间设计2》课程便是其中之一。该课程聚焦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综合性商业空间设计,邀请资深商业空间设计师走进课堂分享实际项目经验。学生不仅能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设计趋势,还能参与真实项目设计,有效锻炼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授课模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材升级注重实用,融入行业前沿知识

  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至关重要。上海商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以产教融合推动教材创新升级。工商管理学院殷延海教授与京东物流科技副总裁范广辉共同编写的《智慧物流管理》教材,便是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

 

 

  随着物流行业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管理》涵盖智慧仓储管理、智能运输调度等核心内容,体现出学校以需求导向推动教材升级的思路。教材升级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同步,为满足市场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提供知识保障,巩固了专业布局成果,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例如,在讲解物流大数据分析与系统规划时,教材详细介绍了多家知名物流企业的项目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通过“需求导向、协同创新、实践赋能、教材升级”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上海商学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布局明确方向,协同创新整合资源,实践赋能提升能力,教材升级提供知识支持,一系列举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学校实现了从学校单一主体培养向校企双元协同培养的转变,推动培养方式从以学科体系为主导转向以行业需求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适配,助力行业蓬勃发展。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