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4日电(郑莹莹)第三届感染病学术周近日在沪开幕。在该学术周上,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团队在广谱抗猴痘药物研发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

该研究成果为未来正痘病毒(如天花及其同类病毒)的潜在风险作了重要的技术储备。
猴痘病毒(Mpox)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BCV 和 tecovirimat 是仅有的两种被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的化学药物,也可通过紧急研究新药(EIND)申请用于猴痘治疗。
然而,tecovirimat 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不理想。中期结果显示,尽管 tecovirimat 安全,但它并未显著加速皮损的消退或减轻疼痛。这意味着该药物在改善患者关键症状方面效果不明显。
全球迫切需要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基于之前报道的原药 (S)-HPMPC(cidofovir)和 (S)-HPMPA,设计并合成了三种新型前药:BCV formate、ODE-(S)-HPMPA formate 和 HDP-(S)-HPMPA formate。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团队评估了这些新型前药的抗病毒活性、细胞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广泛抗病毒作用是此类药物的重要特点。张文宏教授表示,这些新型前药不仅对正痘病毒有效,还对人类腺病毒展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与临床专家正加快AI筛选,加快申请临床试验批件和评估该药物对其他DNA病毒的抑制活性。(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