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7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17日获悉,2025Mini 科学训练营圆满举办。为期两个周末的系列活动面向全上海小学及初中生。
据悉,以“解锁生命密码 辉映人文之光”为主题的 2025Mini 科学训练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育、强化 “大中小协同育人”,实现医学人文与多学科融合,吸引了上海市10个区70余所中小学的600多组家庭报名参与。

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2025Mini 科学训练营延续了 “世纪火种・科普领航” 党建品牌的核心精神,将科学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活动以 “人工智能 + 健康” 为底层逻辑,通过八大主题课程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孩子们在亲手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在团队协作中激发创新火花。
第一周活动以 “ AI + 医学科学 ” 为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刘宁宁,副研究员何伟娜,高级实验师曹易懿,实验师奚晶、张舒娴,大创团队吉颖、景思函同学分别带来不同主题的系列课程,将医学知识与人工智能巧妙结合,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科学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医学科学的种子。同学们在 “肠道微观宇宙” 中,惊叹于肠道真菌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联,在观察与讨论中逐渐明晰维护肠道平衡的重要性;“纳米微观世界” 里,趣味实验游戏掀起探索热潮,孩子们在溶解比拼与模拟历险中,直观感受纳米技术的颠覆性魅力,真切体会到科技守护生命的力量……

第二周活动围绕 “ AI + 医学人文” 展开,现场氛围更显深度与温度。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晶表示,当前脑机接口、AI 出版等前沿技术正重新定义人类认知边界,而医学人文精神是驾驭这些技术的灵魂罗盘。今年的课程聚焦医学人文与科技的深度对话,让孩子们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厚植人文情怀,孕育医学人文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副研究员赵冰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数据中心主任宋雪霏、住院医师李吉鹏、摇篮计划负责人冯铭同学,《科学画报》科普实践负责人庄园、心理专栏作者燕吉带来不同主题的课程,将医学人文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引发了青少年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2025Mini 科学训练营通过多维度、跨领域的课程设计,将医学、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跨领域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激发青少年对跨界科学的探索热情,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数智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是践行“数智赋能 全民共享”的生动实践。(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