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8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8日获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上海援疆15周年、上海商学院建校75周年这一具有多重纪念意义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为期五天的“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第五季)”之沪喀两地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据悉,交流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商学院、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和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劳晓芸,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强,上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兼职教研员邹竑等大中小学教师组成的专家授课团队一行15人跨越山海,走进喀什。

劳晓芸指出,此次沪喀两地文化交流活动以传统文化、红色经典阅读和非遗为媒,助力实现大中小贯通和全要素联动,加强互学互鉴,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喀什地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仁正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上海与喀什共筑阅读同心圆,在喀什大中小学生掀起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
此次文化润疆团队还带来文化大礼包,丰富喀什地区育人资源。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商学院为喀什第六中学的师生捐赠图书800余册,相关企业捐赠有声图书45本。

上海海洋大学老师徐凌、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徐慧倩老师分别以《走近唐宋八大家》、《关心海洋 认识海洋 经略海洋——跟着海豆去看海》、《从一盏灯看上海——非遗灯彩里的海派匠心初探》为题,向100余名师生代表进行了授课展示。唐昕辉还重点介绍了上海商学院“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阅读品牌以及本次授课教师和文化讲座情况。
在这场跨越千里的沪喀文化交流活动中,授课教师团队分赴巴楚、莎车、泽普和叶城,开展授课活动,活动精心设计了文化讲座与实践项目两大板块,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为喀什地区中小学生输送丰厚的文化滋养。

在巴楚胡杨书院,邹竑主要以“诗画光阴”为蓝本,阐释节气和节日因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的内涵,引导学生认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在非遗传承中能动手、会设计、爱劳动。巴楚县第二小学学生艾克代·买买提依明说,节气和节日里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一代又一代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
上海政法学院警务学院教师刘泽鑫从《法学野渡》一书中来看生活中的遵纪守法,向学生们普及了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等四大内容,启迪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巴楚县第六小学学生郝梓寓表示,《法学野渡》从法学特性讲到法律人思维,让其明白,法律在生活里很重要,能帮我们守规则、解决问题。
在莎车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徐凌以《海豆大洋科考记》为蓝本,以小学生海豆的经历为故事线,带领同学们探索海洋的奥秘。莎车县第三中学学生买热木古丽·阿卜杜热伊木说,这场短暂的"航行"落幕时,忽然懂得,科研的魅力是模型沉浮的瞬间,是老师眼中的热忱,更是少年心中悄然萌发的向往。
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王进庄以《边城》的节庆文化内涵为切入口,讲述了参与小说叙事的多种方式,引出对边城中的民俗和精神的深入解读。莎车县第三中学学生木尼热说,《边城》让自己深信,人性的美好永远如星辰般璀璨,那份纯真的情愫与质朴的善意,会在心底永远熠熠生辉,成为对抗浮躁的力量。
在泽普八中,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高级教师徐慧倩带领学生欣赏传统灯彩作品和现代灯彩作品,并体验双片式灯彩制作,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工艺。泽普县第九中学学生古丽则巴·麦麦提说,短短两个小时的鱼灯制作时光,让其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厚重,收获满满。
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陆琰以生动故事、实物触摸和互动问答对比沪疆纺织文化,引入AI设计体验,让学生们创作“上海服饰文化+新疆元素”作品。泽普县第八中学学生谢伊代•吾斯曼说,城市的记忆既在脚下的路里,也在指尖的传承中,更在创新的碰撞里。
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高级教官吴海勇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为背景,通过角色协作与应急实操,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安全应对要点,提升团队应急协作能力。学生刘贝宁兴奋地说,相信队友、听指挥,比啥都重要。

此次沪喀两地文化交流活动是“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第五季)”主题阅读活动之一,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边疆地区辐射延伸。未来,沪喀两地将持续深化合作,不断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持续推进文化交流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共同推动喀什地区文化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