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8日电(记者 郑莹莹)“新的实验技术、方法与工具带给人类更多有待解释的物理现象,故而能够反向推动基础物理理论的进步,并让更多的基础研究思路与方向成为可能。”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长聘学者李数17日说。
当天,由上海市科协指导,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从《时间简史》看人类对宇宙的追寻”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李数在研讨会上表示,以AI为代表的科技前沿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工具的革命,更是对物理与天文学基础研究的赋能。人类应与AI携手共同发现未知、拥抱未来、迎接挑战。
这场研讨会上,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何做好科普也引发人们讨论。
李数表示,大家对科普不需要“求全责备”,科学的开放性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留有余地,才回味无穷。绵绵不绝的科普知识输出,可以让更多人关注科学、为科学的魅力所打动,享受基础科研过程中所带给人类的意外之喜。”

(上海市科协 供图)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卞毓麟认为,科普很难做到细节上的完全精准,关键是要能传递核心思考。比如《时间简史》,让很多人了解了霍金的思想、领会了他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摆展表示,相对于精准性,科普的有趣性也很重要,他希望通过科普讲座吸引更多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