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9日电(记者 缪璐)8月16日至18日,以“智造未来,AI赋能新工业”为主题的202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第一阶段决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建桥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大赛聚焦“智造未来,AI赋能新工业”,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顶尖学子同台竞技,集中展示了中国青年一代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蓬勃创造力与卓越实践能力。
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同济大学、上海犀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加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并得到多家知名企业和高校的协办支持。赛事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智能制造领域选拔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规模盛大,成果丰硕
本届大赛自3月启动以来,覆盖全国310所高校,吸引了2278支代表队、6610名选手踊跃参与。经过5个月的层层选拔与激烈角逐,最终128所高校的244支队伍(含指导老师共1128人)会师上海临港决赛。决赛现场,选手们围绕“智能装备与产线开发” “装备与产线智能运维”两大核心方向,呈现了众多令人赞叹的科技创新成果,生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深入探索与突破实践。最终,97所高校的175支赛队、517名选手凭借优异表现,分获大赛一、二、三等奖。
以赛促建,育人为本
大赛秉持“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先进理念,为高校学子搭建了展示才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高水平舞台。
“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我国大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实力,更彰显了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刘广军教授谈到,“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参赛选手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创新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执委会主任委员陈云教授表示:“智能制造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充分利用智能制造赛的平台,深化学习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关键技术,不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努力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智汇临港,共话未来
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智造强国 产教共融”智慧工厂前沿技术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成为另一大亮点。论坛汇聚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翘楚,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产业及人才需求。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李向聪详细解读了临港打造国家智能制造高地的宏伟蓝图。他强调,立足独特的区位、政策和产业优势,临港正聚焦“东方芯港” “动力之源”等特色园区,聚力于打造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为核心的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临港将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通过精准政策扶持、高端平台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目标直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其报告描述的宏伟发展图景,引发与会者高度关注。
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明教授从国家顶层设计视角,深入剖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智能运维”。他系统阐释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关键驱动力,并前瞻性指出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创新范式,为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权威指导。
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教授分享了学校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全力向“产教融合型大学”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他介绍,面对“智造强国”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校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和产业公司,直接对接市场需求与业务订单,逆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能与产业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强、上海盖勒普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凯文、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执委会主任陈云等多位业界翘楚与资深学者也强调了深化产学研融合、构建紧密校企合作机制对于应对行业挑战、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持续赋能,贡献智造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创办于2018年,作为国家级重要学科竞赛,已成功举办八届,并获评大赛优秀赛项。
本届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促进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探索,更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年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未来,大赛将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理念,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向 “中国智造”的跨越贡献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