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3日电(记者 姜煜)EMPAcc项目第24期毕业暨第26期开学典礼23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隆重举行。自2002年创办以来,EMPAcc项目已走过23个春秋。作为中国内地首个聚焦高级财会人员的专业会计硕士项目,它不仅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更是高端财经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桥头堡”。23年来,项目累计为国家输送了1900余名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卓越领导力的高端财经人才。他们中既有大型国企的总会计师,也有民营企业的财务总监,更有跨界金融、创业投资的行业先锋,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在典礼致辞中强调,EMPAcc项目始终坚守“培养具有顶级财务思维的企业领导者”的使命,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寄语毕业生:“要把人生价值写在国家进步的年轮上,将顶级财务思维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安全,在奉献社会中成就卓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财经人才更需‘胸怀大局意识,把稳思想之舵’”。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周林表示:“EMPAcc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员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把握方向、提升能力。两校合作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财会精英,展现了高度的团结与默契。”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卢文彬表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对高级财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财经人才已不再是单纯的“记账人”,而要成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参与者”,既能把握国际规则,又能落地本地方案,更能守住合规底线。未来的财务负责人必须熟悉国际财务准则(如IFRS)、理解全球资本市场逻辑(如港股IPO要求),并能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财务语言。不同市场有不同的商业习惯与政策环境,财务人员必须懂得“如何因地制宜”。跨国经营风险往往来自法规差异,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如欧盟GDPR、美国FCPA等合规要求。基于这样的培养理念,港中大——上国会EMPAcc项目形成了独特的课程设计,如:依托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化资源,引入全球会计准则、跨境投融资、国际资本市场课程;结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深耕中国财经教育的经验,以案例教学和实战项目帮助学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通过跨国法规解读与企业案例模拟,提升学员的合规判断力和风控能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表示,AI技术正在重构企业管理的全链条,从战略决策到日常运营,其渗透力无处不在。企业需将AI从“工具”升级为“战略伙伴”。战略决策层面,AI是“智能军师”。企业可通过AI分析海量数据,识别市场趋势与潜在风险。财务管理领域,AI是“效率引擎”。智能财务系统可实现发票自动识别、报销智能审核与资金预测,将财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财务部门由此从“记录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供应链管理中,AI是“韧性保障”。通过动态补货模型与需求预测算法,企业可实现库存周转率提升;AI还能优化物流路线与供应商选择。这种“预测性+适应性”的管理,使企业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组织能力提升方面,AI是“人才管家”。通过分析员工绩效数据与市场薪酬趋势,AI可自动生成个性化培训方案,例如某企业通过AI系统识别技术岗位能力缺口,推送定制化课程,使关键人才保留率提升18%。AI还能通过情感分析识别员工反馈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组织效能的全面提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王琴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塑财经领域的今天,高端财经人才的培养已从传统的“技能训练”转向“技术赋能、专业深耕与实战场景融合的复合型模式”。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财经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更要适时把握技术变迁和商业趋势,提升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港中大——上国会EMPAcc项目正是基于这一认知,通过"技术工具应用+专业逻辑深耕+实战场景嵌入"的三维培养模式,为AI时代输送既懂技术、又通业务、更具战略思维的财经领军人才。

典礼上,智能机器人与四届校友同台共舞的“快闪”环节,令人耳目一新。这不仅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巧妙融合,更是EMPAcc项目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生动缩影。
新生代表、中恒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何明威表示,选择EMPAcc项目是希望“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他倡议全体新生秉持“归零心态”,放下过往成就,以空杯之心主动协作、知行合一,将理论转化为企业与社会价值。他并引用“独行快,众行远”强调与优秀同行者并肩前行的意义,期待大家“既能脚踏实地深耕专业,也能仰望星空谋划未来”。
因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卓越表现,EMPAcc项目从一千多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脱颖而出,获选为中外合作办学联席委员会2024年度30个优秀项目之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20余年精耕的肯定,更是中国财经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生动见证。项目港方主任吴东辉教授表示:“我们坚持‘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使命,既引进世界一流师资,也深耕中国本土实践,让学员真正成为连接中外商业文明的桥梁。”(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